第370章 決戰紫禁之巔(2 / 2)

皇帝習慣了這種氛圍。

都察院都禦史劉東升蹙眉,出列奏道:“陛下,由於科道官員奏折積壓,輿論四起,臣部下賈斯文等禦史一直在諫諍。今賈督師海境平了、海關定了,但是商民還是凋敝,尤其是讓武官坐鎮海外……他們說是與民爭利。囿於朝野群情洶洶,司禮監及內閣批紅並不能下達啊……”

劉東升為賈琮說出了困境。

登時,安靜的大殿吵嚷起來,忠順親王淩決初心下大快。

重新厘清閩粵江浙海關,確實武力打擊了不少士紳幕後把持的走私,一切大局需要慢慢來才走上正軌,資本的原始積累是那麼簡單嗎?即使現代太祖定國,之後也用了三十年時間呢,哪有那麼好啃的肉!

另外,關於營兵的傷亡、稅收耗費也是客觀存在,而這涉及兵權回收,很敏感。

賈琮早有主意安排,劉東升是他陣營的,當下,兵部尚書賈雨村眼神一狠,出來道:“啟稟吾皇,此次出兵東南,包括現在還在派出巡邏的,共計十萬以上,各色船五百艘,這又是一筆大賬目,不可不重視。以及火器、匠人之費,第二筆大賬目……微臣也以為,是得不償失!”

“狼心狗肺!”勳貴一列的忠靖侯史鼎暗罵,賈雨村是賈、王兩家抬上來的,但是他望風而倒,親王畢竟是大有保障的,靠勳貴還是靠王爺,這還用選嗎?

“隻提付出的損失,不提得來的回報,作長遠打算。偏安一隅,鼠目寸光,耍什麼流氓!”賈琮是從戰略上藐視他們,戰術上重視敵人,以為群情洶洶,就能攻得倒他嗎?

暫時署理內閣大權的汪應元也覺得頭疼,這個話題說一年也說不完,尋計開脫道:“皇上,老臣看來,賈琮是一回來就準備回家丁憂的,天地君親師,一樣怠慢不得,因為皇上下令奏樂歡迎,才不得不入宮,實在忠孝難以取舍,一時權且移孝為忠罷了。目下,賈琮丁憂才是首要大事。”

皇帝本來被群臣你一言我一語搞得心煩意亂,有些怒了,閣老這麼說,都沒有反對的,對呀,這才是賈琮頭等大事,人家要丁憂守孝,把他召進來,不是有點不合規製嘛?

閣老畢竟是閣老,孝道是官員最重要的品性之一,不僅涉及到提拔前途,甚至不孝可是大罪,古來如此,人人如此,誰能反駁?

可是不議的話,功過之論尚且不提,官爵賞罰又怎麼逃得過去呢?

殿上有些官員都看不懂賈琮前途會如何了,畢竟誰也沒考察過沿海究竟怎麼樣,賈琮後手又怎麼樣。

但多數人並不看好,議論不休。

就在他們以為賈琮會這樣不聲不響地功成身退之時,忽然,賈琮平靜地啟奏道:“陛下,臣隨行隊伍中,有幾位外國戰俘,臣獻俘闕下,由他們親自口述,不正合我朝萬國來朝、四海皆服之功嗎?”

“在哪裡?”皇帝大大鬆了口氣,迫不及待,心想:“可算給本朝爭臉了。”

“因不便通行,臣在城外時就遣人把他安排在京師禮部四夷館,嚴加看守。”賈琮自信地昂首挺胸,慢悠悠掃了一圈堂上政敵,微微咳嗽道:“前朝戚繼光有言,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臣對官爵封賞與否,並不心切埋怨,但我朝君臣、商民、文武合力之功,卻是不容抹殺的!”

忠順親王等不禁亂想起來,畢竟南洋隔著京師,何止千裡之遙,賈琮真實情況,沒有一人真正完全摸清楚,難道他真有什麼扭轉不利的殺手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