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賈雨村反擊,賈琮要敗?(1 / 2)

老子莊子是道家代表,莊子一生不迎合權貴,過得清貧,正如他自己所言“泛若不係之舟”,這點上賈琮倒頗敬佩他,莊子更是嚴厲地指出了“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諸侯之間,仁義存焉”的黑暗現實和古代深厚的階級之間的矛盾,也很顯然,不論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大部分學說都不可能被統治者完全貫徹,而隻會在戰後使用一小部分老莊理論來休養生息。

但不論從政者還是一般人,幾千年來都能從老子、莊子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畢竟更有本土的親切感和指導意義,在中的賈寶玉,對於莊子應該更是偏愛的。

“第三章言: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賈琮擲地有聲地道:“古人這樣說,但並不是叫你今人去按他的字麵意思做。老子的意思是不要宣揚金銀至上的東西,使得整個國朝紙醉金迷,使人見利忘義,為了金銀而拋棄一切,這並不完全錯誤,也不是絕對地丟掉智慧,更不是如你們所言的一概愚民。”

“道實則就是規律,以臣賈琮來看,順規律者生,逆規律者亡。老子又說: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即是你實行寬政,則百姓淳樸安樂,你實行暴政和緊政,倒行逆施,則人民也會狡黠、會反抗。”賈琮現在的眸子十分的有定力,嚴於律己一兩年來,虎目生輝,環顧大殿,無所畏懼:“陛下,海貿更是宜施寬政,我朝定鼎百年,采部分老莊之道亦無不可。”

語言、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無儘的,比如李斯給秦王嬴政上的,擺事實,講道理,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充分而有力地論證了秦國的強大完全離不開客卿和秦國的包容,最終使得秦王聽進去了,改變了“逐客”的策略。

又比如班昭女士為把駐守邊疆、七十多歲的哥哥班超救回來,一番奏疏同樣寫得入情入理、聲淚俱下,令漢和帝動容,準了她的奏章。

誠如所言:一言之辨,重於九鼎之室;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讀書並不是沒有用,而是看人會不會用,會不會變現,不論八股文還是應試教育,還是一切經典學說,都是如此。

同理,賈琮這時候也是在擺事實、講道理,特彆是在確定了進貢金銀數目之後,就更顯得振聾發聵,更有力量!

他就事論事,借著李善之的話頭,輕輕一轉又引到政治上來,這是會活用八股文的高手的慣常做法,書呆子誠然不少,但是更多的是讀書變得奸猾刁鑽的人。

這樣一來,又可以說到老莊為什麼要絕聖棄智,正因為這等奸猾的人太多,於國計民生有用者少而已。

此時此刻,淩決褘若有所思,似有所悟,他雖不傻,但也缺了一份從小就培養的帝王之術,恐怕雍樂皇帝淩承嗣要他接位也是為了不傷大順國祚元氣、便於休養生息之故。他看,看到的愚民弱民政策和老子是差不多的,才剛聽賈琮從另一種角度來講,似乎有一點大道綸音的感覺!

不愧是文狀元!

支持賈琮的人一直都很讚賞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