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探春婚變(1 / 2)

賈琮賈璉到榮禧堂時,賈政已和戚建輝等人在商議了,賈探春隔了屏風在裡麵,賈寶玉最後來到,主人們與客人們都見禮寒暄過,各分東西坐下,這時賈政見賈寶玉來遲,也不當場嗬斥苛責了。

戚建輝身材魁偉,談吐不凡,給賈家幾人的第一印象甚是不錯,賈政賈璉賈寶玉等便察覺出此子對賈琮說話時頗為恭敬小心,與對待他們不同,先是說及東北艮土和北方坎水方位的戎羌夷狄問題,戚建輝散漫談道:“說來這些外族紛紛擾擾,盤根錯節,一時不好說是哪一族了。”

“女真亦隻是散亂其中的一支,隆武年間,太祖高皇帝打敗了他們,女真大傷元氣,再未崛起過。”

“現戎羌夷狄較強的有烏桓族、鮮卑、氐、羌、衛特拉等,這些外族,曆代皆成邊患,從古至今一直沒有好的法子去解決,一旦戰事失敗,他們來到腳下燒殺搶掠也是可以預見的。”

聞言,賈政等無不變色悚然,賈寶玉搖頭道:“正是如此,想那晉朝,衣冠南渡,那宋朝,偏安一隅,那明朝,外族打到城下,皇帝被俘虜去了,何時安穩解決過外族之事?”

衛特拉在賈琮前世的世界,有個汗王叫噶爾丹,沒錯,他那個世界的清朝是完滿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因為滿清便是外族,他們最知道最擅長怎麼對付外族,但是中原的人在滿清之前沒有徹底解決過這個問題,而這個世界的明朝之後,外族也未入侵到中原,更遑論去解決了,因此有邊患才正常,但一想到乾隆弘曆解決噶爾丹的秘密屠殺手段,賈琮不禁就皺起眉頭來,這適用嗎?

賈政糾正其子道:“寶玉之言也不儘實,根據我朝大典和正史記載,三國時期,吳國餘杭人淩統便是我朝皇室先祖。”

“淩統乃天縱之資,十五歲就官拜司馬,和周瑜一起在烏林將曹操打敗,後護衛孫權重傷死去,孫權很是傷心,淩統頗有威名,號稱江表虎臣。”

“兩晉以降,五胡十六國之亂世,淩統後人在吳越也占了一席之地,那時是亂得不可開交,紛紛擾擾,建輝世侄所言的烏桓族,實則與袁紹相勾結,五胡時期曾被淩統後人大破之。”

賈琮忽然打斷道:“烏桓族不是鮮卑麼?”

賈政訝然:“何以見得?”

“《後漢書》、《三國誌》似是有載。”賈琮此時心裡已經慢慢明朗了,這個紅樓時空的改變,大抵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的!他轉頭問道:“寶二哥可看過《烏桓鮮卑本傳》和《田疇傳》?”

“未見有此二本書呀!”賈寶玉一收折扇,也很奇怪。

賈政便紅了臉,他的史學仿佛不如賈琮淵博。

其實賈琮比他們還更奇怪,在他前世的時空曆史,大破烏桓族的是魏武帝,魏武帝任用田疇做鄉導,柳城一戰,烏桓族被殺二十萬多,幾乎絕跡,餘者與中原同化,烏桓族也湮滅於曆史時空,可是這個時空不是如此,烏桓不但未滅,後來還被淩統後人重創,如此他們也算是世仇了。

“噢,沒什麼,可能是我看得太雜,理不清了。”賈琮搪塞道,他考科舉時看史書是粗略的,畢竟經史子集,皓首窮經也不過得滄海一粟,故此他沒仔細研究過當朝淩家的這段曆史。

“烏桓正是鮮卑的一支。”戚建輝道:“據朝廷的消息,有些胡羯的雜亂後裔,應屬匈奴。”

賈琮扯了扯嘴皮,胡羯不是被冉閔給殺得滅亡了麼?

在他前世,胡羯也同樣被殺了二十萬多,下場結局與烏桓差不多,同化之後,這兩個外族皆可以說是消失了,再未見於曆史。

這個時空的皇家,也不怎麼給力啊!原本外族怎樣他無甚乾係,偏偏這些爛攤子似乎要和他沾上了。

至於羌人,於後漢雖大被殺戮,然他繁殖力頗大,氐人本在巴中,張魯遷其入漢中,魏武帝克漢中,又遷到北邊,匈奴、羯、鮮卑、氐、羌即所謂五胡。

賈琮分析道:“這麼說來,遼夏金之時的西夏,是為黨項族,而黨項就是羌人的一支,隋書說‘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按你們的情報,西夏餘部應該還在蜀中,他主力為蒙古所滅,元朝改中興府為寧夏路,我們沿用寧夏至今,就是因為羌人的黨項西夏,目前他們或許為衛特拉所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