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代文堂姐打臉福氣包堂妹(二)(1 / 2)

某天,村民們正在收割秋水稻,華靜容的知青爹突然像發了瘋一樣,往林子裡跑,正好撞上了在林子裡躲懶得生產隊長家的媳婦,知青爹忽然色膽包天,對那女人欲行不軌,生產隊長媳婦當然不願,哭喊聲把眾人都引過來了。

眾目睽睽之下知青爹這個罪名是跑不掉的,生產隊馬上就報案,村裡開了公審大會,就地槍斃知青爹,地主娘沒過多久也上吊自殺了,隻剩下華靜容一個孤兒。

村裡本來是商量由她的姨媽、舅舅幾家輪流撫養。可那個年代農村條件本就不好,何況這些人家還有成分問題,自家人也都是剛剛喂飽,哪有餘力再撫養外甥女,所以一個個都是老大不情願。

這時候,正好有人站出來,表示願意收養華靜容。這位聖母就是原身唐芙蓉的四叔唐建忠。

跟華靜容的地主娘不一樣,唐家是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老倆口都是dangyuan,幾個兒子都在鎮上工作,那是村人眼中妥妥的好人家。

華靜容的爹娘再怎麼造孽,一個五歲的女娃娃是無辜的呀,畢竟是一條人命,現在有人願意接手,村裡樂得脫手,各種收養手續一路綠燈。

唐建忠收養了華靜容之後,給她改名唐芍藥,還給她上了唐家的戶口。如此大愛無疆,自然是因為唐建忠是唐芍藥地主娘的愛慕者,當然他自認為是正人君子,自從地主娘嫁人之後就跟她再沒有了來往,現在故人之後有難,他怎麼不伸出援手呢?

對這種聖母行為,蘇韻不作評價。但顯然原身一家人,尤其是原身跟原身媽媽是相當反感,兩家人的梁子就是從這裡結下的。

原身媽媽白素芳作為婦聯乾部,又是家裡家外一把抓的鐵娘子,自然也是頗有戰鬥力,狠狠反對過此事。

唐家其他人也是頗有微辭,畢竟養個孩子不比養貓養狗,不是喂點飯吃這麼簡單,以後穿衣吃飯、上學讀書,再大點結婚生子,都是筆開銷。

但是,唐建忠是唐家老幺,小兒子大孫子,那是唐老太太的命根子。老太太點頭了,再加上他自己的老婆兒子沒意見,其他人想管也管不了。

所以,華靜

容就這麼成了唐家的一員,開始以唐芍藥的身份在唐家生活。

如果隻是這樣,那還是唐建忠自家關起門來的事。

問題是,有些人空有充大頭的心,卻沒有充大頭的本事,多了一張嘴要養,每個月的工分糧食卻隻有麼多,最後隻能是家裡幫忙支援。

唐老太心疼兒子,每回唐建忠從鄉裡上來的時候,她都要裝些米麵肉蛋給小兒子,甚至還給過兩回雞蛋糕。偏偏原身家住的院子就跟二老隔幾步路,老太太塞這些東西,怎麼瞞得過白素芳這個精明的主兒。

這一來二去的,白素芳逮到機會就要陰陽怪氣、指桑罵槐地嘲諷一頓。她當然不滿啊,她男人唐建國是老大,在家裡事兒擔的最多,享的福最少,誰受得了啊。那雞蛋糕自己女兒都沒吃上,一個外八路的養女倒吃上了,哪有這樣的道理,她得空就會跟街坊鄰裡的叨叨。

如果說這些還是小事,那唐建忠搶走了唐建國去縣裡的機會這件事,就足以讓唐芙蓉一家徹底跟唐建忠撕破臉。

唐老爺子是建國後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彆說在鎮上,在這個縣裡都是吃香的,所以他年紀不大就做了縣教委副主任,可惜此人是個書呆子,不怎麼會搞關係,到退休也隻是個副主任。

隨著國家的撥亂反正,各行各業都是百廢待興,教育界也逐漸走向正規,在先前動亂的時候,錦江事的大中小學校都受了不小衝擊,現在正是缺教師的時候,縣裡鄉裡的知青和不少單位的人都卯足了勁兒想被選上。

唐老爺子在縣教委工作了二十年,一直兢兢業業,組織上給了他一個名額,可以把一個兒子調到市裡去。

唐家四個兒子中,唐建國和唐建忠都是老師,隻不過一個是教語文的,一個是教地理的,一個在五裡鋪鄉中學,一個在渡口鎮中學。

這個機會倆人都想要,可名額隻有一個。這可是關係到自家以後能不能有城市戶口的大事,不是什麼米麵糧油、雞蛋糕之類的東西能比的,白素芳又是托人打聽,又是天天跑去老倆口那裡水磨工夫,就想著自家男人能拿到這個名額。

可最終,唐老太還是勸說老頭子把名額給了小兒子,因為市裡中學的工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