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韻短暫的一個月家教生涯已經結束了。她打著預習初中知識的旗號,大家也不好意思叫她出去玩,不用在太陽底下瘋跑,她正好可以養一養皮膚。
沒見,一個夏天過來,她反而白了不少。這些日子,她也不是光在家玩,除了幫唐富民輔導輔導功課,就是在家看報紙或是去李嬸家串門——在這個沒有電腦手機的年代,報紙就是最大的消息來源。
李嬸家是三個兒子,經常羨慕白素芬有個貼心小棉襖,能陪她說話解悶。所以,對蘇韻上門她十分歡迎。
蘇韻來的時候,基本上會陪她磕嘮小半天,順便幫她把院子掃了或者雞喂了。
李嬸聽丈夫說了不少市裡的事情,正愁沒人顯擺,正好蘇韻這丫頭時不時地過來,還特會捧哏,那羨慕的眼神讓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還能把做點事情,也不留在她家蹭飯吃,簡直是最合格的聽眾,要是蘇韻哪天有事沒來,她還覺得怪寂寞的。
一個月下來,市裡各機關的花邊新聞、哪家店的東西好吃、百貨大樓哪個櫃台的衣服便宜、甚至是粵省那邊流行的時尚,蘇韻已經心裡門兒清了,雖然她人還沒進城,但進城生活的準備是做足了。
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白素芬的調令終於到了縣婦聯。
這消息還是縣婦聯的王副主任親自來家裡說的,眼見白素芬這一步登天,直接調到了市裡,她原來的領導也不吝於錦上添花。
因為給家裡出謀劃策,助力白素芬調到市裡,蘇韻的氣運值瞬間增加了6萬氣運值,她現在的氣運值已經到了140萬,趕超女主隻是時間問題。
唐建國低眉順眼地謙虛了一番,客氣地把人送走,眼裡才浮現出遮掩不住的笑意。
他跟一般的鄉下男人不同,並不因老婆比自己職位高就覺得自卑。相反,他是真心替白素芬高興,親戚朋友中誰有他老婆這麼出息?夫妻一體,誰強誰弱有什麼要緊,老婆外頭工作忙,他就多照顧點家裡唄。
如今,老婆調去了城裡,女兒也跳級進了初中,半點不用他操心,就剩下兒子了。
眼見這新學期都要開學了,兒子轉學的事還是沒有消息,唐建國
這心裡七上八下的。
晚飯過後,在院子裡乘涼,唐建國照理開始給兩個孩子考兩個孩子的背誦。他雖然是教初中語文的,但語文這東西,初中高中差得並沒有那麼大。
兄妹二人各自需要背誦課文和古詩詞,這對學霸芯子的蘇韻,自然沒有任何難度。唐建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都是先考唐富民,等兒子背完了,免得女兒太優秀,打擊兒子的積極性。
唐富民用了半個小時,磕磕巴巴地把兩篇課文背完了。背完之後,唐建國就讓他去洗漱早點休息。蘇韻同樣用了半個小時,不過人家是把整個初一的必背篇目都倒背如流了一遍。
聽得唐建國又是高興又是歎氣。高興自然是閨女腦瓜子好,半點不用他操心。歎氣嘛,卻是為了兒子。
說來,唐富民也算是用功的孩子,奈何在學習上沒什麼天賦。老唐家腦瓜子最靈的娃就是唐芙蓉,隻不過原身這聰明勁上輩子沒用到正道上。
其實,蘇韻早就看出來了,原身這個哥哥,無論智商情商都沒有太過突出的地方,但他也有自己的優點,就是做事沉得下性子、肯聽人勸。
這種人,做不了領導者和突出人才,但若是走對了路,憑著性格好和做事認真這兩點,過上殷實中產的日子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蘇韻給他的規劃是:考上大學,最好是往B市、S市、G市幾個未來三十年會成為經濟發展中心的一線城市考,選擇那些市場經濟中稍微熱門的專業,然後借城市發展和行業發展的機遇,收獲國家財富增長的紅利。
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他必須首先考上一個好大學。
市一中和縣中學的教育資源不可同日而語,尤其對唐富民這樣自身悟性不夠的學生來說,在應試教育下,一個好老師、好學校,太重要了。這也是一家人都急著想幫他轉學的原因。
可眼見高一都結束了,唐建忠那邊還沒半點動靜,唐建國夫妻倆都急了。
唐富民本就基礎一般,越晚轉學,學校教的知識點越多,孩子想跟上教學進度就越吃力。更重要的是,高二就是文理分科了,高考前最重大的一次選擇就在這個時候,錯過了這個機會,唐富民會很麻煩。
白素芬為
這事,每次打電話回來都要念叨唐建國,催他去問唐建忠到底啥時候能辦下來手續。
唐建國也頭大如鬥。待蘇韻背完之後,他實在忍不住跟女兒抱怨這事兒。
蘇韻給他出主意:“爸,你的同學或是我爺的老同學、教的學生裡麵有沒有在市裡教育係統工作的?有的話,請他們幫忙打聽一下市一中接受轉學生有什麼條件。”
唐建國愣了一下:“這事兒,咱不是托了你四叔嗎?”
蘇韻搖頭:“此一時,彼一時。”
“之前,媽還沒調到市裡,哥就算轉學過去,也隻能要麼住校,要麼借住在四叔的宿舍裡。”
“十六七歲的小夥子,沒人管,有幾個會認真讀書的。所以,咱隻能拜托四叔看著他。”
“現在不一樣,媽正式調到市裡,過段時間肯定會分宿舍的,到時候我媽就能帶著哥住,管著他讀書,無非就是條件艱苦點。”
“更重要的是,我看四叔這架勢,沒打算給我們幫忙。”
唐建國喃喃道:“不至於吧。再怎麼說,我們也是一家人,你哥這可是親侄子的事兒……”
夏日的農家小院靜謐安詳,天空中懸著一輪明月,時不時還有習習的涼風吹來。
唐建國搖著大蒲扇給女兒趕蚊子,不知想到了什麼,那眼神就黯淡下去。
一般來說,在學期和學年間隙的寒暑假辦轉學是最容易的,因為學生方便跟下學期的課程進度,老師也方便把新學生納入教學管理規劃中。比較麻煩的是學期中轉學,如果不是有特殊情況,多數學校一般不會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