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繼室女打臉重生嫡姐(二十四)(1 / 2)

蘇韻忙問:“是什麼人?”

劉居士搖著扇子道,“安徽按察使黃翊的三子黃淮,今年二十二歲,秀才功名。”

蘇韻想了一下,“我記得,黃翊是江西吉州人?”

“不錯,他是吉州廬陵人,黃家在當地根深葉茂,曆代都有人出來做官,黃翊三子均是正室所出,正室娘家亦是吉州大族。”

蘇韻在腦子裡飛快地盤算開來,黃翊是正三品巡撫,她爹是從四品知府,兩家都是書香仕宦之族,嫡長女配嫡三子,門當戶對;黃翊這一支是族內嫡支,家底豐厚,三娘子過去也不會吃苦;男方舅家亦是大族,這就是又多了一門好親戚;兒子都是正室所出,不能說明家風多好,至少這家男主人是個拎得清的;男方本人是秀才,在仕宦之家中算是中平,比不得她家大哥和表哥少年中舉的天分,但也算是個肯讀書的。

這門親事,除了麵子上沒有解元女婿好聽之外,其他方麵不比趙家的親事差。

是的,三娘子對趙家表哥有意,在家中不是什麼秘密,至少太夫人和楊仝夫妻都看出來了。

孫女嫁外孫,趙睿是少年英才、前程似錦;又是姑母做婆母,對媳婦總有份香火情在,太夫人對此沒什麼意見,還跟兒子媳婦商量過。楊仝也樂意招這個才高八鬥的外甥做女婿,黃氏對前頭的兩個孩子,素來是吃穿周全,大事聽老太太和老爺的,從不插嘴,自然也不會說什麼。

奈何神女有心,襄王他媽意味不明,楊顰本就是心高氣傲的人,兒子中了解元更是眼睛都長到了天上。侄女雖德言容工無一不好,性格柔順也對她脾氣,奈何家世略欠了些,她自是想給兒子找個高門貴女,好得一得嶽家的提攜。於是,話裡話外都是兒子的親事要老爺決定,她說了不算。

太夫人何等精明的人,一聽這話就再也不提了。後來,趙家出了事,太夫人不願攪進京城那攤子渾水,就更不會提結親的事兒了。三娘子的親事就耽擱了下來。

說是耽擱,其實無論是太夫人,還是黃氏,但凡出門交際,一直都在給三娘子尋摸,隻是合適的人哪是那麼好找的?

蘇湖那邊的名門望族,

一看楊家受趙家牽連,之前上門來問的大家主母紛紛不作聲了;而江西這邊的人家婆媳倆初來乍到又不熟,所以拉拉雜雜尋摸了一年也沒尋到合適的人家。

黃氏為此事近來是吃不香睡不好,無他,三娘子是長姐,姐姐不嫁妹妹怎麼好嫁呢?

劉居士這個時候提了個人選,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解了楊家一樁心事。

蘇韻眼珠一轉,十分狗腿地給師傅剝了個橘子,連上頭的白筋都剔得乾乾淨淨,拿天青色的小瓷碟奉上,

“師傅,是不是黃家托您來打探的?”

劉居士眼皮一撩,瞥了眼自己的肩膀。蘇韻立刻精乖地捋起袖子,給師傅捏起了肩膀,力道不輕不重,穴道拿捏到位,指法架勢十足,不比丫鬟們差什麼。

按了足有一炷香的功夫,伺候得劉居士舒坦了,她才慢條斯理地拈起一瓣橘子吃了,

“你這猴兒比誰都精,不錯,我有個堂姑母嫁進了黃家,跟他家的族長夫人說得上話,你們若是考慮好了,就給我個信兒。”

“我是覺得你家那位三娘子雖眼界不大,也算能乾的閨秀了。爺娘疼幼子,既是小兒子娶妻,不求門第多高,要緊的是女方賢惠能乾會疼人,人家正是看中了三娘是嫡長女,性子容貌樣樣拿得出手,又得韓師傅教導過。”

“黃翊夫妻是他們那一房的宗子宗婦,所以他夫人在吉州老家伺候公婆、教養子女,一般大戶人家外出做官,多有帶妾室在身邊照顧起居的。你們若是願意,我就給那邊遞個音,安排你們見一見。”

不管怎麼說,劉居士向來懶理俗事的閒人,若不是看在蘇韻的份上,也不會為三娘子的親事費心。

蘇韻知道師傅的意思,當即茶也不喝了,點心也不吃了,看去跟祖母把這事兒說了一遍。

太夫人聽了也很滿意,“是秀才,又是小兒子,大姓著族出身,家裡也是世代做官的…這倒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到底是你師傅人脈廣,我們娘倆尋摸了大半年也沒找到個合適的…”

叫了兒子來說,楊仝也覺得那黃家公子不錯,“娘,既這樣,是不是給劉居士遞給音兒,我們也見見那孩子。”

太夫人點頭,“正好冬至快到了,城外

的文暉寺每年冬至都要施粥,你既為一方主官,我們也當做些布施。冬至前一日,我帶著你媳婦去廟裡布施,提前跟阿怡說一聲。”

到了冬至前一日,太夫人和劉居士相約一起去文暉寺布施,帶了黃氏和三娘子一起。

三娘子一身藕荷色褙子配杏色馬麵裙,外罩火紅狐狸毛鬥篷,她本就生得端莊清麗、皮膚白皙,在大紅鬥篷的襯托下更顯富貴嬌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