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青樓女子(1 / 2)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樓天寶想見見樓主。

她不一定能直接問出樓頂的紅旗,但至少能見到樓主本人,這樣以後也有了目標。

謝允道:“你……要見樓主?”

樓天寶抬頭看了謝允一眼,沒有直接回答他。

“好吧, 那你多小心。”謝允歎了一聲, 拍了拍她的肩膀。

樓天寶邁步走到池水邊, 探出左手伸入狹窄的河道, 拿起了其中一隻紙船, 展開抹平, 上麵的題目。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 問雉兔各幾何?”

樓天寶皺了皺眉。

這不是雞兔同籠?

雞兔同籠問題,是《孫子算經》中的經典題目。樓天寶撓了撓頭,拿過紙筆開始計算。

她是在手上寫的, 背對水池,三下五除二算了出來。

其餘人都站在水邊看各位有門第的公子解題, 樓天寶便將答案遞交給了一旁統計的小二。

答題過程中, 小二會按照題號看答案是否正確。如果正確, 小二不會喊交答案的人, 如果回答錯誤,小二便會大聲報出答錯者的名字。

樓天寶不等小二查完,直接返回水池邊,再撈紙船打開,看裡麵的題目。

這一回是“板凳鏊子問題”:一百條腿都朝天, 問幾個板凳幾個鏊子?板凳和鏊子(烙餅用的, 有三條腿;板凳, 四條腿)一共三十三個。問幾個板凳幾個鏊子?

樓天寶這算是明白了,原來這就是和“數”有關的題目。這逸仙樓的樓主也是狠人,給文科生考理科題,那不是直戳人短板嘛。

好在樓天寶的腦子裡還有計算公式,調出來直接算就行。草稿不能留著,她寫完就讓拂冬拿去處理了。

再下一題是“一百饅頭一百僧”: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丁。

這道題設一個未知數x就能解答出來。

接著是“牟合方蓋”,這是一道幾何題。

算了四十道題,那統計桌上的小二連綿不斷地叫人名,淘汰了不少人。

樓天寶抬頭看了了看,還剩一半左右。上京城裡讀書人的素質還不算低。

仔細看周圍那些被淘汰的人,他們好像往這些還未被淘汰的人身邊聚集而來了。

樓天寶看了下自己的答題數目,於是將自己答題的速度放慢下來。

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自己一馬當先,引起彆人注意。那統計台上每個參賽者名字前都有“正”字統計,她名字麵前的正字已經很多了。

況且,不知為何,這狹窄河道裡紙船上的問題開始重複了,她準備等新的題目。

做了放慢解題速度的打算,樓天寶便不急著做計算了,而是走到一旁,拿了一隻肥美的山陰母蟹,兌了一小碟薑醋,到了一旁吃螃蟹。

謝允已經吃好了,他過來的時候,樓天寶正將半隻螃蟹的蟹黃往那醋裡沾。

螃蟹是極肥美的母蟹,蟹黃占了蟹體一大半,掰出來就是黃澄澄的,在燈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那蟹黃的黃油肥而不膩,淌到手上還覺得是潤膚的油水。

樓天寶拿的這隻還是剛出鍋的,蟹黃上蒸騰著股股熱氣,她一口咬下去,滿嘴生香,滿嘴流油,和身旁那群抓耳撓腮回答問題的舉子們形成了強烈反差。

謝允錯愕極了,他帶著拂冬走來,問他:“你敗了?”

樓天寶擺擺手:“還沒呢,先吃個螃蟹休息一下。現在河裡出來的題目都是剛剛回答過的,我等下一批問題。”

拂冬說:“保哥兒也真是好興致,周圍吃吃喝喝的舉子都是敗落的,您也不著急被人趕超了去。”

“不怕。題目的數量他們控製好了,現在計算的題目已經出完,可能要換下一批題目了。”

謝允去河道邊撈了幾個紙船,果然出現了重複的題。

拿給樓天寶,她也說自己回答過了,就算有沒回答的,她做完也沒有拿去上交,而是繼續吃螃蟹肉。

蟹肉雪白甘美,空口下去仿佛吃甜肉,沾了醋味道也格外好。

連吃兩隻,就聽河道邊有人說:“題變了!題變了!”

樓天寶丟掉手裡的螃蟹腿,往河道邊走,伸手撈起紙船。

果然是不一樣了,這一次題目變成了飛花令。

紙船上的意思是,撈到什麼數,就從過往詩人的詩句中找出含有對應數字的詩。

旁有人說:“這也和數有關?”

“當然有關!你沒看到紙船上的要求嗎?拿到的紙船上標什麼數字,你就按什麼數字回答詩句,以量取勝。”

之前是拚頭腦,現在是拚速度。

有背詩背得厲害的舉人哈哈大笑,他們立刻去搶水裡的紙船。論背詩,他們可是從小背到大,不就是飛花令麼,這太簡單了!

樓天寶對拂冬說:“快來幫忙,儘可能從水裡撈紙船出來,能撈多少撈多少,我現在答了六十道題,再給我撈四十個紙船!”

拂冬一下明白了她的意思,這是要撈滿四十個紙船,快速答題,衝到一百為止。

她拿過一旁的空盤,開始將水往自己這邊撥拉,儘可能拉近周圍的紙船。

謝允也過來幫忙,兩個人一起抓紙船,而樓天寶則敲了敲早先放置入耳道的耳機,她說:“好了,現在我需要一些有對應數字的詩句。”

“明白了,我這就給你開搜索係統。”耳機裡的001立刻回答她。

樓天寶從桌上拿過毛筆,取了一卷白紙鋪到地磚上,也不管地磚平不平整,會不會阻礙彆人的道路,有人沒有在看自己,她抓起紙船,展開看題。

“第一個,行令‘九’。”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001迅速回答。

樓天寶記得這詩句,001不過權做提醒。001說完大概十秒,她便已經寫完。

“第二個,行令‘一’。”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第三個,行令‘八’。”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

樓天寶手速極快,001的搜索速度也是極快。

一旁有人被樓天寶這報行令數字,並快速默寫的架勢吸引了過來,一看她手速,紛紛嘖嘖稱奇。

有人看著不嫌事兒小的,對另一邊埋頭苦寫的寧家兄弟說:“你倆不是詩情貫天麼?還說你們最擅長詩句,瞧瞧謝允的書童,那才叫快……”

“哼,不到最後誰知道輸贏。” 寧更生笑了一聲,對一旁的仆從揮揮手。

那仆從便提起一盞透亮的燈走到水邊,開始攔河道裡的紙船。這流水題用的紙船是單麵防水的薄紙,拿燈一照便能將裡頭的字看得清清楚楚。

仆從看那紙船裡的字,隻要是顏色深的就撈,顏色淺的都是“一”,全部放過。

他在上遊,樓天寶等人在他之後,拂冬看到了寧家仆從的操作,平日裡再怎麼安靜也受不了了,她指著對方道:“怎麼可以這樣?你們未免太不要臉了,你們故意把其他數字撈走,是想刁難我家書童?”

一向安靜的拂冬都憤怒了,謝允明白了事情中的嚴重,他正想走去,樓天寶卻說:“還有十個,都給我撈過來吧。”

拂冬道:“保哥兒你……”

樓天寶長出一口氣。她抬頭看了一眼周圍的人,包括謝允。她說:“不浪費時間了,十句詩,全部行令‘一’。”

她右手長伸,讓毛筆吸滿了墨汁,接著,她低下頭去開始快速書寫。

筆走龍蛇,行雲流水;入木三分,力透紙背。

第一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出自杜甫《望嶽》。

第二句: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出自杜甫《登嶽陽樓》。

第三句: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出自賈島《宿山寺》。

第四句: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出自杜甫《孤雁》。

第五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出自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