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離開實驗室,按照陳默的要求,讓地震儀部門生產ii型地震儀,同時讓公司的礦產資源部,在非洲地區收購礦產資源。
公司有龐大的現金儲備支持,而且營收可以,否則被陳默這麼禍禍,再大的公司都堅持不住。
那個男人,總是能創造不可能。
雖然這次計劃有點瘋狂,但陳默想這麼做,她沒法拒絕。
【行星改造】項目,最首先需要確認被改造的地外行星。
把宇宙當成一個巨大的沙漠,無數的恒星、行星就是沙子。‘沙漠’並不是寸草不生,總有行星是位於沙漠‘綠洲’之內。
這些‘綠洲’被天文學家定義為“宜居帶”,位於宜居帶內,生命才有條件存活。
從這個角度來判斷,太陽係內,地球並不孤單。
在陳默麵前,是太陽係縮簡版的行星圖,通過全息投影完整展示在上麵。
距離太陽0.725到3.0天文單位之間的區域都是宜居帶,地月係統,火星、金星、穀神星這些行星都處於這個區域內,此外還有一顆特殊的行星,泰坦星(土衛六)。
穀神星首先排除,它是一顆位於小行星帶內的矮行星,直徑1000千米,相當四分之一的月球直徑,質量和體積太小,而且位於環境複雜的小行星帶中,改造的價值最小,而且存在的危險性太大。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與太陽的距離也合適。
但月球質量小,重力小,無法約束月球表麵的大氣,造就月球表麵近乎真空的狀態。月表不保溫,晝夜溫差極大。
最重要的是,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形成穩定的地月係統,已經成為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一旦他對月球進行改造,全世界都會反對。
月球距離地球太近,要是出問題,地球可能要遭殃。
所以剩下供陳默選擇的,隻有金星、火星和泰坦星。
金星質量、體積與地球相近,與地球像是孿生姐妹。
但金星的溫度太高,而且溫度過高導致地磁消失,加上大氣濃厚,改造的難度倍增。
想要改變金星的情況,首先要加速金星上緩慢的地殼運動,讓金星形成板塊運動,如同地球般,通過板塊運動,緩慢且長時間釋放行星內部積累的熱量,而不是積累到臨界點再通過火山的形式瞬間爆發出來。
要達成這種條件,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利用小行星撞擊,激活金星的地殼運動,製造板塊運動。
但難度太大,陳默短時間內無法製造足夠推動能改變金星板塊的小行星的發動機,金星不在優先考慮範圍之內。
現在隻剩下火星和泰坦星。
這是迄今為止,科學家認為太陽係內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兩顆星球。
泰坦星是的表麵重力與月球相當,但它與月球不同,它表麵擁有濃厚的大氣層,其中98.44%是氮氣,是太陽係中,除地球外唯一富氮星體。
研究表明,泰坦星表麵存在液態烴烷湖,而且土星存在的磁場,能有效幫助泰坦星抵擋太陽風,而且濃厚的大氣層,也能抵擋來自宇宙的輻射。
如今的泰坦星,環境類似早起的地球,未來可能誕生生命,可以作為改造的一個選項。
最後一個就是火星。
陳默將目光投到太陽係第四顆行星上。
這顆直徑約為地球一半大小的行星,被認為是太陽係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上,從冬天的-133攝氏度到夏天白天的將近27攝氏度的跨度,平均溫度大約為-55攝氏度。這種溫度條件,相對其他行星而言,最為溫和。
現在火星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地磁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