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使,這是皇後自設的職位,算不上什麼正經職位。但由於皇後在她所到之處的威望非常高,不僅受百姓愛戴,也叫官員們拜服於她,不是正經的職位也因為民望以及能直接與皇後溝通而擁有了監察的實權。
掌握在手中的監察大權比虛名要好上千百倍,這樣的肥缺該是人人覬覦。但又是皇後親點,讓覬覦之人也莫可奈何。
覬覦不成,生出不滿也應該。然而監察使們很難讓人生出嫉妒之心,倒不是因為大家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而是因為周皇後所點監察使都是她身邊的女官。
一開始也有反對之聲,女人怎麼能做官呢?
但對上周皇後歉疚的眼神,再聽到她說:“抱歉,我身邊的都是女人,也隻對她們知根知底。茲事體大,換做並不熟悉的人掌管此事我不能夠放心,還請大家體諒。”誰忍心責怪她呢?
雖然覺得哪裡不太對,但道理也是通順的。周皇後身邊伺候的都是女人,說明她是一個忠貞的人。而皇後重用身邊之人也是為了百姓們好,監察使又不是什麼正經的官身,加上皇上也說“見皇後如同見孤”這種讓人很無言的話,倒是讓不滿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弄過去了。
皇後並無外家,而平叛是大功勞,封無可封,予她便利也不是不可。
監察女使在周皇後所到之處落地生根,她們延續著周皇後的意誌,即一切為民。
有她們的監察,地方的確老實許多。她們是周皇後的眼睛,但凡有欺壓百姓的行為她們便會以專屬的渠道將信息傳遞給周皇後。向來溫柔的周皇後便會將此事請示皇上,而皇上的手段就不會有皇後那樣溫和了。
如此殺雞儆猴數次,官員們便知道收斂了,而監察使的地位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而有些人還是心存不滿。
因為是宮中出來的女官,或者更因為她們女子的身份亦或是對皇後的感激之情,總之她們對皇後是油鹽不進的絕對忠誠。也有歪心思者試圖賄賂收買她們,皆未果,反而因此吃了更重的掛落。
他們惱火於這些鐵麵無私的女使卻又莫可奈何,有陽奉陰違者試圖用硬的使監察使屈服。然而監察使身邊卻有專人保護,一旦有異樣便會有上一層發兵直接將有異心者拿下。
官員們懼怕,這時周皇後又出來安撫眾人:“這些監察使是我身邊放出去的人,如果她們出了什麼意外,那我會愧疚至死的。隻要大家一心為民便會一直安定的,有勞大家了。”
完全是皇後風格的回答,讓人聽了窩火卻又無處發泄。
接著又有不死心的地方官哭訴監察使的實權幾乎要越過他們去,百姓們甚至多向監察使們哭訴苦楚,不願意再到官衙尋求幫助。
這折子是直接遞到陛下那裡去的。
而皇上的答複也很有他的風格,大意是這種事情的發生難道不是因為地方不及當地督查使更得民心麼?既然如此不知悔改還要上書求助,可見是不知問題出現在哪裡的。孤不想要個糊裡糊塗的官員,做不好就換人來做。
這下躍躍欲試上折子彈劾監察使的大臣們都閉嘴了,督查使之事終於徹底消停下來,也是定下來了。
而在這期間周皇後為糧食最短缺之處親自押運糧食,她甚至會深入疫病之地躬親照料百姓,當真是要成神佛了。
皇後深入疫病之地之事讓滿朝文武嘩然,人人皆稱胡鬨。
可是眾人得知此事時皇後已經深入其中,無法轉圜。
出人意料的是皇上並沒有因此著急發瘋要去將皇後接回,他隻是看上去情緒極其低沉,上朝時百官幾乎感受得到的陰沉要變成實質,使得殿中下起陰冷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