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玖終究還是沒朝著新科進士發脾氣,他最骨子裡和最表麵上還是講道理的……而且,他自己也剛剛跟嶽飛、張榮推心置腹,說清楚此事雖發端於捉婿,內裡有可能誘發矛盾的隱患卻是在於文武分製。
如何就能遷怒一個難得比自己年紀還小的人?
這麼一看,趙官家似乎還是懂的輕重的。
所以,虞允文非但沒有挨噴,也沒有被推出大相國寺斬首,反而得以在一位實權統製官把門的情形下與官家、兩位節度使一起在院中吹風,還喝到了大相國寺研發的一款新飲品,官家稱之為冰糖雪梨潤喉茶的東西,趁機說了些閒話。
這時候,因為有個官家在這裡,大家說話多少小心一些,唯獨這個新科進士,年紀尚小,又是第一次出蜀地,還是第一次跟官家喝冰糖雪梨,言語中倒顯得格外激動和坦誠,基本上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隻能說,此人到底年輕。
不過,溝通還是必要和很有效果的,既然雙方都這麼識大體,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最後,在官家再三的暗示和盤問之下,確定了這個新科進士所謂‘父母之命’並非推辭,好像確實是個媽寶的樣子後,便乾脆議定,留此人在此處過夜,明日在大相國寺門口演一出有禮有節的戲碼,然後便各自離去,再不糾纏。
而趙官家也沒有多留,隻是讓大相國寺的師傅們準備了一點‘冰糖雪梨’捎帶入宮後便也直接告辭。
當日無話,翌日,因為虞允文的‘全身而退’,事情似乎也無波瀾,不過是給今年這場極為圓滿的大恩科添上一點笑料而已,還沒有胡銓的那篇文章來的驚天動地。
但也就是這一日,年輕的官家居然稱病,未出現在本該他做東的瓊林宴上。
一開始的時候,幾位宰執還不以為意,隻當是官家又犯病了……當然,這個病指的是心病,之前祭祀洛陽八陵的時候就犯過一回了,屬於老毛病。
畢竟嘛,趙官家隻不過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什麼時候不開心了,跟臣子們鬨點彆扭也順尋常,過幾天好了不久行了?
然而,又過了一日,八月十四,新科進士大授官,趙官家依然躲在延福宮不出,隻是著大押班藍珪遞出兩張條子。
一張是讓各路帥臣過完中秋節便各自回防區,小心防秋……這倒是題中應有之義了;另一張卻是特旨以胡銓為樞密院編修,虞允文、胡宏為起居郎……竟是連狀元和兩位榜眼的授官都沒乾涉。
而此時,都省和樞密院的宰執重臣們方才從藍珪口中,趙官家居然是真病了,連著兩日都懨懨,便是射箭與習字都罷了。
這下子,宰執們方才一慌……皇嗣既去,趙官家畢竟是獨苗一根,雖說隻是小病,但萬一有個遷延又如何?更何況這恩科一過,帥臣們都已經要各自各位,明日八月十五中秋一走,便是所謂秋後了,正該小心防秋,以備金人,如何能不做提防?
於是乎,首相呂好問以下,三位宰執隻是在宣德樓斜對麵的都省大院內稍作商議,便即刻聯名奏上,以戰時防秋為理由,以南陽事為成例,希望恢複昔日宰執入宮守夜定製。
趙玖收到劄子,當時便從宮中遣藍珪再度出來回話,說三位宰執既要處置都省、樞密院軍國之事,又要三日一值夜,未免過於辛苦……若有不妥,不妨以六部尚書輪流入宮值守。
這話說的就有些荒唐了!
政治傳統和政治權力階級擺在那裡,宰執畢竟是宰執,而尚書隻是尚書,真有要緊事,莫說什麼尚書了,便是六個尚書外加一個禦史中丞一起上也沒有一個宰相有用啊?
要知道,宰執是有議政權的,關鍵時刻是能下決斷的,而且宮廷內外,國家上下也都認可宰執們這份決斷,相對而言,禦史中丞隻是因為有一定的批駁權和對宰執的鉗製作用才被稱之為‘半相’,六部尚書就更胡扯了。
事關重大,於是乎,三位宰執趕緊再度聯名遞上一個臨時寫好的劄子,直接了當的指出了官家的謬誤,請藍大官遞回。
而趙官家也知錯就改,當即再讓藍大官跑回來,卻是同意了宰執輪流入宮值守的建議,但同時官家也指出來,可以適當補上一個樞密副使,以減輕負擔。
這一次,他因為在病中,就不直接指名委任了,而是請宰執們連同都省、樞密院重臣們即刻議論出一個妥當人選……但要快,因為明日便是中秋,然後就是‘秋後’了。
聞得此言,幾位宰執如何還不明白,這官家便是真有些懨懨,那也是真病假病湊一起了。
然而,明白歸明白,這三位卻也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的……因為,這可是在推介宰執。
政治既人事,而這是最高等級的人事問題,公也罷、私也好,事關根本。
唯獨此事終究得趙官家拍板,卻是須儘力從自己夾袋中推介一個能讓官家認可,或者說在官家夾袋內尋找一個自己最認可的人選才行。
總之,就是那個意思。
“可惜了。”
明日便是八月中秋佳節,樞相汪伯彥卻枯坐書房,對著空白的劄子文案一晚上難得動彈,連累著他剛剛定下的小女婿趙伯藥和兒子汪憶一起乾坐半日,不曾享用半點家常。
“若相公實在是沒有人選,何妨做個順水人情,又或者尋個官家最中意之人薦上去?”已經定了汝州通判的趙伯藥猶豫片刻,小心相對,而由於尚未真正成禮,隻是說定,所以這位新科狀元也隻是尊稱未來嶽父為相公。
“不是這個意思。”
汪伯彥幽幽一歎。“老夫經康履黃潛善一案,能久居樞密之位,已經是聖寵恩渥了,事到如今,又怎麼會一意圖什麼自家羽翼以至於惡了官家與諸位同僚呢?唯獨此時忽然想起一人,實在可惜,所以感歎……”
趙伯藥自然不明所以,但汪憶卻心中微動,繼而醒悟:“父親可是在可惜師兄?”
“是啊,你師兄若在,資曆、學問、能耐、人品俱是抬舉宰相的好契機……”汪伯彥微微頷首,繼而撚須搖頭。“老夫尚且記得,當日年輕,家境貧寒,蒙家鄉王知縣看中,他在縣中築英才館,專門讓備考的老夫去做館,好讓老夫補貼家用,你師兄恰好是王知縣外甥,所以專門接到小館隨老夫進學,當時便有人感慨,這一棟小院子,將來要出兩個宰相……如今老夫固然成了宰相,可你師兄卻依然在北地遷延,不知道要受何等苦楚?”
趙伯藥一時不解,便向自家大舅子看去。
而汪憶倒也乾脆:“此人正是當日靖康中的主戰領袖,禦史中丞秦檜秦會之……靖康之變,他為守臣節,被金軍一並擄去。”
言至此處,汪憶稍微一頓,複又加了一句:“彆的不清楚,最起碼去年我被父親遣人贖回時,他和當日隨二聖北狩的諸多大臣、貴戚子弟一起,皆是不知音訊的。”
趙伯藥早已經肅然起敬。
這是當然的……要知道,靖康之恥,北狩的可不隻是二聖和宗室男女,許多東京貴戚子弟,諸多大臣,當時也多被金人一並擄走。
而這些,都是被默認為守節榜樣的。
不然呢?
難道要把人家當成宋奸來對待?
話說,這些被擄大臣,激烈一點的,知道金人是個什麼形狀,早早了結的固然有,比如樞密院都承旨劉子羽父親劉韐;先前保有一絲希望,進了金營發現被騙,選擇激烈殉國的也肯定有,比如翰林學士李若樸兄長李若水;但固守臣節,低頭隨二聖一起北狩的,也毫無疑問是忠臣啊!
這要是不算忠臣,那被擄後死在白溝的張叔夜算什麼?怎麼定性?
難道說出國家邊界線前死掉的才算是忠烈大臣,過去了才死的,或者一直沒死的就是宋奸?
留下來的人,是沒這個臉說這個話的。
更何況,人家秦檜走前是公認的主戰派領袖,當日金軍要求割地,宰執議論不下,淵聖便要京中百官聚集公議,秦檜為首的三十多人堅決反對,反倒是如今在安然端坐京中,而且前途似乎遠大的中書舍人範宗尹為首七十多人表示讚同。
而事後,秦檜升任禦史中丞,更是坐實了他主戰青壯派領袖的身份。
這還不算,等到靖康之變發生後,二聖被拘押在金營,當時不過是秦檜下屬一個禦史的馬伸(現湖北製置使)發起,諸多忠臣聯名,請求金人放回趙宋宗親,依舊以趙氏為皇帝的行狀之中,領頭的便是秦檜和張叔夜。
這更是天大的功勞和天大的忠貞明證。
完全可以說,這種人,隻要一日沒有他歸降的訊息傳來,那他一日便是天下年輕士子們的楷模。
回到眼前,汪伯彥想到愛徒在北地受苦,又想到對方靖康中如此錚錚鐵骨,卻是幾乎落淚……若此人在,官家何至於將什麼張浚、胡寅之流引做心腹,自己又何至於苦苦無羽翼?
便是國家大局,也要再好上三分吧?
然而,這不是人沒回來嗎?這不是生死不知嗎?
但不管如何了,總是要做事的,所以感慨哀思了許久之後,汪樞相到底是沉下心來,準備人選……其人拎起筆來,在身前案上一張白紙之上,陸陸續續寫上了許多名字。
當先一個,乃是兵部尚書領開封府尹陳規;
其二,乃是禦史中丞李光;
其三,乃是禮部尚書朱勝非;
其四,乃是自關西歸來,新任刑部尚書王庶;
其五,乃是前禦史中丞,現巴蜀五路轉運使張浚;
其六,乃是兩淮轉運使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