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團結(2 / 2)

紹宋 榴彈怕水 7166 字 10個月前

但如果趙官家隱秘一些,裝模作樣一些,不就可以讓這些事情糊糊弄弄過去了嗎?非得所有人難堪?

須知,說一千道一萬,堯山一戰影響太大了,無論是兩國之間態勢,還是雙方內部軍事、政治、人事,包括主政者權威,都發生了劇變。

那一戰後,有心人都明白,在大宋內部政局上,趙官家已經有了掀桌子的實力,但問題在於,身為宰執,你的主要曆史使命不就是讓這位官家不掀桌子嗎?

莫忘了,這不是趙官家第一次嘗試搞二聖的低端倫理梗,上次還於舊都後他就搞過,隻不過被呂好問給當場哭回去了……這次有本事你趙鼎也哭回去?

“劉尚書,我以為兩件事之間要有取舍了。”趙鼎頷首之後,終於坦誠。

“相公的意思是說……以退其一而取其二?”劉大中當即醒悟。

“不錯。”趙鼎終於將自己的應對說了出來。“我的意思是,咱們一起聯名上書,都省、樞密院、六部九卿……那日在殿上之人有一個算一個,一起署名,請求計劃北伐之事,以示無私無黨。但也請官家,在二聖之事上稍作體麵!”

劉大中一時不語。

“劉尚書,議和一事,有官家這麼擺著,終究不大可能成行的,而且這件事情的阻力也比你想的要大……有兩件事情你可能還不知道,刑部王尚書(王庶)那日從殿上下來便過來與我說,說胡銓之語讓他一出胸中塊壘;而張樞相更是剛剛寫了條子,以胡銓為樞密院編修而邸報事關軍機為理由,要求都省將邸報一事移交給樞密院。”

劉大中愕然抬頭:“這是真要黨爭?”

“爭不起來!”趙鼎肅然相對。“都說了,官家的意思在那裡擺著呢!而我趙鼎既然為都省首相,也不許朝中再出黨爭之事!”

劉大中一時喟然,但終究還是點頭:“既如此,須尋個人與官家說一說。”

“不必。”趙鼎再度正色。“一則,咱們終究管束不了官家;二則,官家麵上輕佻、固執,其實心裡是有大略的,必然懂我們意思。”

“也罷!”劉大中思索許久,終於起身。“既如此,我去替你聯絡諸都省同僚……”

趙鼎終於稍顯釋然。

卻說,就在趙相公苦心維護朝廷團結的時候,弄得所有人不團結的趙官家卻沒有任何覺悟,恰恰相反,這幾日他情緒高漲,一直在處置武學事宜。

之前便說了,趙官家是個不學無術的,根本不知道趙宋一直是有武學的,還以為自己在搞製度創新呢……實際上,人家武學從仁宗朝就有了,就是仿照太學來的,學生考進來加以教授,配合著武舉製度,非常之先進,隻是沒有趙官家所期待的那種可以插手武將升遷的高階武學罷了。

非隻如此,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趙官家仔細問了包打聽楊沂中後才知道,趙宋居然還有養老院、殘疾人收留所,還有醫藥推廣局,還有公墓陵園製度。

不過嘛,製度都是好製度,隻是真正落實起來千差萬彆罷了。

比如說,國子監下屬的武學最高學府常年隻有一個教授編製,而且跟蔡京改製之前的太學一樣,隻是為科舉做培訓罷了。

再比如說,養老院和殘疾人收留所當然很好,但實際上一般停留在部分官員的樣板工程水平,而且隻辦了幾年就靖康了。

公墓製度同樣類似,考核法子啥的也都挺出色,但主要沒法監管,負責公墓的和尚們最喜歡的把戲是跟金田一一樣拆屍體,五個屍體拆成六個,湊夠數去找朝廷要度牒……這種情況下,很多窮苦老百姓寧可選擇火葬,也不願意被收入公墓。

唯一值得一提是醫藥推廣製度……終宋一朝,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醫學和中藥推廣的重視是前所未有的,名醫輩出不說,醫藥行政機構和醫藥業務機構還有醫學教育機構都非常健全。中樞不僅有翰林醫官院、太醫院、禦藥院,甚至還有對應太學的太醫學,而且比武學都先進,直接按照三舍法予以排序分級。非隻如此,各個官府、軍營、地方都有醫官派駐,偏遠地區每年都要調撥大量的防疫藥材。

隻能說,單論醫藥製度,隨著潘國丈通篇講解下來,趙官家隻覺得自己實在是有愧於時代。

不過,這些東西在靖康中毀於一旦,一直到建炎三年才開始重建中樞相應機構,去年才開始重新購入藥物,卻還是走的軍費路子,用在軍營中偏多……而潘國丈那意思,似乎是想讓趙官家給撥點款,早點恢複往日榮光,隻不過最終被這位官家給打哈哈糊弄過去了。

他沒找這位國丈要錢就不錯了,何論撥款呢?

實際上,武學的重建趙官家也是花了血本的,皇宮後方閒置的延福宮被拿出來了一部分當校舍,然後酈瓊、王德、楊沂中、劉晏等人輪番當教授。

而吳玠比之張俊又強了幾分,非但送來相應軍官做培訓,還送來了數十名年輕關中子弟,以充實武學。

“你喚做什麼名字?”趙官家與那些禦營後軍、右軍軍官閒聊了幾句後,不免注意到那些關中子弟,便轉過身來,而他看著為首一名嘴上毛都沒齊,但身側格外高大雄壯、兩肩肌肉也格外厚實的年輕武生,倒是有了幾分天下英才入我彀中的感覺。

須知道,隻看此人骨架,便有種對上韓世忠的味道。

“俺……”此人明顯因為年輕而不知所措,想說話不知道該怎麼說,想行禮也不知道該如何行禮,隻是呆愣一時。

“回稟官家。”替吳玠來送這些軍官和武學生的吳璘趕緊從後方上前半步,以作應對。“此人雙名中孚,恰與禦營騎軍中統製官張中孚重名,卻是姓王,乃是京兆本地大豪出身……少年便入了縣學,倒也進展不錯,但偏偏還是個天生的練武奇才,才十八歲,就已經打遍京兆無敵手。月前,延安郡王在長安,聞得他姓名,便去試探,一試之下居然吃了個虧,也覺得是個奇才,原本要收入軍中效用的,隻是後來聞得官家要辦武學,便推介了他,讓臣順便帶來了。”

趙玖負手以對,緩緩點頭,儼然是滿意至極,然後就去看下一名學生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