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取舍(上)(1 / 2)

紹宋 榴彈怕水 12794 字 9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沒人在乎趙官家那自作多情的虛偽剖析,何況他也沒對外人提及。

即便是潘貴妃變成潘賢妃,對於整個朝野大局而言,也沒什麼動搖……甚至恰恰相反,在宰執們看來,潘貴妃降等對大局是一種難得的促進作用,它會使趙官家口中那種不設東宮而立太子的格局更加清晰,從而使朝堂內外更加穩定。

而穩定,是官僚們,尤其是執政在位官僚們天然的追求,跟他們是不是激進派、有什麼相關主張是沒有太大關係。

至於說趙玖還順便抄了兩百萬貫,砍了一個‘翰林學士’,也根本不是什麼大事……要知道,蔡懋這群人真的是曆史的渣滓,待宰的羔羊,從他們一回來就被當權者漠視,被投機者盯上,就能窺到一二。

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次的事端,未必有那個花裡胡哨的大氣球給上下帶來的震動多一些。

至於說趙官家用了一點手段調開馬伸,也不是說擔心人家馬伸會跟這群舊日權貴有過多牽扯……都在東南不錯,也都是失意者不錯,但道學家們跟舊日權貴之間也不是什麼戰友,如當日王次翁的那種事情還是比較少見的。

何況,就算是其他道學家們是失意者,可馬伸堂堂刑部主官卻絕對不算是失意者。

不過是趙官家念著前車之鑒,擔憂馬伸搞什麼程序正義,以防萬一罷了。

而馬伸回到了朝中後也的確沒有生任何事,隻是上書諫言了一番趙官家,便用心去做事去了。

說白了,朝廷真正的生死大局是北伐,而北伐引發的真正問題是執政的北伐激進派麵對的財政大窟窿,而當這個窟窿眼瞅著是可以通過一係列舉措給堵住後,那局麵當然是大好。

連帶著,所有的質疑聲、反對聲也都低落下去,趙官家和他的執政團隊也就順勢氣焰大盛。

這個時候,什麼事似乎都不是事。

實際上,接下來的建炎八年春日,整個朝廷乃至於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昂揚姿態,到了二月,朝廷趁熱打鐵,又推出了一個新的政策,乃是針對宗室的改革。

而所謂宗室改革嘛,無外乎是減少供應錢糧,外加放開限製,允許和鼓勵宗室從事生產活動……比如想經商的,直接給一個皇家運營資質,或者以畫空餅,用其實還在組建中的海貿公司乾股來做打發;想出仕的,在太學、州學、縣學升級考試中給與一定的加分政策。

某種意義上而言,此事其實也算是水到渠成。

要知道,大宋朝的宗室管理沒有想象的那麼健康,恰恰相反,早在神宗朝就顯露出了極大的問題,情形複雜、管理混亂……但所幸遇到了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不僅僅是讓大宋朝沒了冗兵、冗吏的問題,它在協助大宋解決宗室方麵更是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徹底。因為即便是趙官家後來將這些近支宗室接了回來,也不耽誤這些人喪失了最基本的政治影響力,而且也因為趙官家對他們的莫名隔閡,使得這些人直接喪失了皇權的庇佑。

故此,考慮到天家子嗣無礙,太子的位置也已經穩妥,再加上朝廷開源節流的總政治任務,這件事情當然是和處置揚州逃亡舊權貴一般順理成章起來。

按照最後的結果,即便是趙官家的那幾十個親兄弟,因為之前在紹興降等的緣故,他們的兒子也要自謀生路去了。

一時間,官家薄情之論,再度喧囂其上,卻已經激不起任何浪花了。

到了三月初,又一件關乎財政的事情完成了構建——籍著高麗方向的船隊第二次滿載而歸,轉口貿易的確獲得了預想中的成功,趙官家正式在宣德樓外的公閣前、熱氣球掛的豎幅下,宣布了大宋皇家海貿公司的成立。

這個公司,從趙官家前年冬日在張俊那裡提出方案,到眼下正式成立,足足醞釀了一年多的時間……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這是個新鮮玩意,很多人對它都有些迷迷糊糊的,簡單一句跟趙官家一起做生意發財是無法讓所有人放下心來的。

即便是張俊,在兩淮做了那麼久的大將,也是耗費了很大力氣才促成了這麼一個一次性的海貿活動,遑論是這種大規模、成製度的公司?

實際上,在之前財政窟窿看起來遙遙無期時,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功,隻有海貿的利市擺出來、這種聯合行動多次成功運行,再加上一個有威望君主的對朝堂上下的一力促成,才有可能真正成行。

但不管怎麼說,最終還是成功了。

這個公司囊括了皇家、宗室、兩淮數得著的絲絹豪商、中原所有的瓷器名窯、長江以北幾乎所有成規模的大海商,同時還拽上了幾乎所有參加青苗貸的中原、關西、江南寺觀以及其他行業豪商,並以乾股形式自動對近支宗室、秘閣、公閣成員、禦營諸都統、統製予以補貼……而這等設置,也幾乎是一成立就自動壟斷了中國對高麗和日本的傳統東海貿易。

與此同時,所有這些人都隻有資格參與出資與分紅,具體的運營卻要交予海商、絲商、官窯主們自己處置,唯一一名代表了趙官家和公閣去抓總的人喚做公司總裁,卻是讓賦閒了很久的前太常汪叔詹擔任了。

事情既成,按照趙官家的說法,這還隻是一個開始,如果這種方式運行妥當,那麼在將來的話,可能還會成立一個南洋方向的皇家海運公司,成立一個西域北疆的皇家陸運公司。

務必使利益均攤,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海貿的成果。

當然了,誰都知道最後一句話是瞎扯淡!

因為誰都能猜到,真到了必要的時候,趙官家一定把所有人的本金、利潤全都卷走,填到北伐中去!

但是怎麼說呢?

北伐國債都買了,何況此事?

相較於已經零利息的國債,這公司的事將來說不得還有賺對不對?隻不過,前提是北伐勝利!

用太學中一些學生們的言語來講,趙官家此番作為,與其說是搞海貿公司,其實還是跟其他種種事端無二,是在搞北伐公司!

可話說到這裡,又得反過來多扯一句彎彎了,這北伐公司既然又搞成了,也說明大家對北伐的信心其實是漸漸提升的。

局勢確實在變好……願意博這一彩的人,也越來越多。

且說,回頭去看,自去年年中建財大政頂著萬難豎起來以後,如官家得病,如後宮,如太子,如熱氣球,如舊勳貴,如宗室,如公司……一樁樁一件件,每件事看起來都那麼讓人在意,但實際上卻是一波平一波起,隻是這個偌大中央之國的日常罷了。

唯獨朝廷到底是朝廷,即便是丟掉了曆來是傳統核心區域的兩河,也依然是中央萬裡大國。所以,即便是這個國家的日常,也值得讓所有局內局外之人十二分的留心。

這不,公司剛剛成立不久,沒幾日呢,就又有一件事情將朝野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

“上書的是誰?”

“翰林學士李若樸!”

“竟然是此人?此人素來是個君子,難道不明白以他的身份上書言此事,是有些嫌疑的嗎?”

“沒有嫌疑……李學士外放了京東東路的經略使,前日文書經過吏部,我親眼看了……這明顯是早有腹稿,為了避開嫌疑,才專門於近日上書言事。”

“此言不差,何況李學士明明有內製的便利,卻沒有直接跟官家進言,而是公開上書,就更是妥當了。”

“這般說來,倒也有道理……隻是官家是何態度?此事怕是宰執們都不好插嘴吧?”

“不錯,怕是隻有李中丞(李光)適合說一說,但其實還是要看官家心意。”

“那官家……”

“官家此時心意誰說的準?”之前一直在船頭悶頭對付一個鹹鴨蛋的胡銓此時吃完,直接將蛋殼拋入湖中,順勢嗤笑打斷席間。“此事事關重大,怕是諸位秘閣大員都心存忐忑,咱們又如何能窺到一二……隻等結果便是。”

“這倒也是。”那個追問之人當即失笑,舟上其餘人也隨之笑了起來。

且說,正值三月春光爛漫,趙官家大開金明池,使人隨意遊玩,自金明池至嶽台的紀念廟,還有城北的蹴鞠場,遊人幾乎充斥城外道路。

而今日休沐,胡銓等一幫人自然免不了要趁勢聚一聚,卻是從城內汴水中尋了個黑漆平船,一路駛入金明池上浪蕩一番。

遠處岸邊,有戲台堆起,正是附近道觀出來做頭演《白蛇傳》;近處湖中,常有紫帷小船載仕女往來,嬌笑聲清晰可聞;而船頭又有船夫渾家幫忙調製菜肴……所謂鹹鴨蛋、醃螺螄、水撈綠島芽、杏片、青梅,皆是輕鬆便宜的時節之物,然後自然還少不了一壺醃梅酒。

不過,既然是團團夥夥搞團建,卻免不了要相互透露一些訊息,討論一些朝局熱點,而眾人剛剛所言也正是最近朝中發生的一件最大之事——翰林學士李若樸轉出外任之前,忽然上書,提出來官家用人不當之處……這個用人不當,不是說具體哪個宰執不好,哪個尚書是小人,哪個翰林學士又是濫竽充數之輩,而是說官家喜歡搞小圈子,使得權力過於集中。

於宰執,隻有四人;於尚書,隻有六人,而侍郎又不常設;於禦史台,自監察禦史至侍禦史、殿中侍禦史,數量都很少;於翰林學士院,也就是區區幾人,而官家近侍就更少了,基本上是那幾個人。

故此,李若樸建議,適當增加宰執名額,六部左右侍郎常設,同時增加禦史、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閣門祗候的名額。

隻有這樣,官家才能避免偏聽偏信,保證自己擁有一個可靠而龐大的執政團隊。

這件事情,直接關乎著十幾個秘閣級彆的重臣名額,那對於朝廷的官僚們而言,可不就是天大的事情嗎?也就難怪所有人議論紛紛,上上下下都在討論了……胡銓這幫子人,即便是知道自己眼下是夠不到,也免不了要言語一番。

閒話少說,轉回眼前,笑聲中,胡銓低頭喝下了店家端來的半碗溫茶水,口中稍微隨意,便繼續開口:“不過話雖如此,我大略猜一猜,官家說不得會許了六部左右侍郎、禦史的增額,內臣不好說,而宰執員額怕是十之八九不會增加……最起碼不會在此時加。”

“這話怎麼說?”直舍人梅櫟好奇詢問……由不得他好奇,因為自家那位世叔昨晚也是這般說的,他對此雖有猜測,卻巴不得有人能印證一番呢。

“無他。”胡銓愈發正色。“宰執位重,稍作增刪便會引發朝中格局變動,而官家的心思還是要北伐,北伐前斷不會使朝中格局有所動搖的。”

梅櫟當即頷首,這跟他想的一樣。

“也是。”旁邊早有一人又失笑以對。“不說彆的,真加了宰執名額,呂頤浩呂相公和宇文虛中宇文相公要不要回來?不回來,人家會不會委屈?可若是回來,如宇文相公回來,倒不怕他因為姻親跟張相公弄到一起,隻怕他整日和稀泥,到時候又把趙相公給和軟下去了,到時候怎麼辦?而若是呂相公入朝,其餘幾位相公倒也罷了,張相公還有活路嗎?”

眾人再度哄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