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營 550人 190馬 15騾
—————第五營 550人 190馬 15騾
—————第六營 550人 190馬 15騾
—————第七營 550人 190馬 15騾
—————第八營 550人 190馬 15騾
——直屬輜重部(參議1人、參軍6人,注1)約1200人 280馬480騾
—————直屬都(騎軍,管軍機、傳令) 65人 130馬
—————輜重第一營(民夫營,管糧草轉運)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二營(鐵匠營,管器械打造)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三營(工匠營,管攻守戰具) 360人 50馬160騾
——選鋒軍(斥候,俗稱踏白軍,1人3馬,注2)約620人約2000馬
—————選鋒第一指揮(突騎) 310人 930馬
—————選鋒第二指揮(突騎) 310人 930馬
——軍法處(正副參議官帶3參軍,注3)約420人 210馬210騾
—————進士都2 210人 210馬210騾
—————軍法都2 210人
——第一統製部(張景部)約4500人約1650馬210騾
—————親兵營(騎兵都、重步都居多) 590人 320馬10騾
————————直屬隊(掌軍機、傳令等,騎兵) 30人 60馬
————————火頭軍 10人 10騾
————————騎兵都2(中裝甲騎) 130人 130馬
————————步軍都4(甲士) 420人
—————輜重營(參軍1-2人,掌3都輔兵) 360人 60馬 160騾
————————直屬大什(屬官分掌糧草、軍械等) 30人 60馬
————————火頭軍 10人 10騾
————————輔兵都3 105人 50騾
—————斥候都(突騎) 65人 130馬
—————步軍一營(正副指揮各1人,注6) 535人 190馬 10騾
————————親兵都(騎兵) 65人 130馬
————————火頭軍 10人 10騾
————————斥候隊(騎兵) 30人 60馬
————————軍法隊(承勾、副承勾帶8人) 10人
————————步軍都4(正副都頭各1人) 105人
————步軍二營(正副指揮各1人,轄5都) 535人 60馬
————步軍三營(正副指揮各1人,轄5都) 535人 60馬
————步軍四營(正副指揮各1人,轄5都) 535人 60馬
————步軍五營(正副指揮各1人,轄5都) 535人 60馬
————步軍六營(正副指揮各1人,轄5都) 535人 60馬
——第二統製部(喬仲福部)約4500人約1650馬210騾
——第三統製部(辛彥宗部)約4500人約1650馬210騾
——第四統製部(翟彪部)約4000人約1300馬210騾
注1:禦營中軍王德部實際直屬鴨玖,且統製官均為禦營資曆統製官,張景、喬仲福均自淮上便參與大戰,場場不落,辛彥宗也是自南陽便開始隨駕,翟彪為西平土豪翟氏代表,也是五河之地土豪代表,故各統製部員額一般比較大。
注2:王德部兵員主要來源於京東西路和開封府等地,離中樞較近,故多采用更接近傳統的都-營-統製部編製。
附:禦營中軍王德部統製官名錄
張景、喬仲福、辛彥宗、翟彪。
七、禦營右軍陝洛行軍司(副都統李彥仙)
人數:約40000人牲畜:約7500馬2700騾
——直屬統製部(本部,親弟李夔為統製)約4600人
——直屬輜重部(參議1人、參軍6人,注1)約2200人
—————直屬都(騎軍,管軍機、傳令) 65人
—————輜重第一營(民夫營,管糧草轉運) 360人
—————輜重第二營(民夫營,管糧草轉運) 360人
—————輜重第三營(鐵匠營,管器械打造) 360人
—————輜重第四營(鐵匠營,管器械打造) 360人
—————輜重第五營(工匠營,管攻守戰具) 360人
—————輜重第六營(工匠營,管攻守戰具) 360人
——軍法處(正副參議官帶3參軍,注3)約840人 210馬210騾
——第一統製部(邵雲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二統製部(牛皋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三統製部(董先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四統製部(趙成部,後為張玘)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五統製部(呂和尚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六統製部(翟進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七統製部(翟衝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八統製部(翟琮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九統製部(邵隆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十統製部(賈何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十一統製部(宋炎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十二統製部(閆平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注1:禦營中軍李彥仙部是由陝洛義軍改編而來,西軍殘部、南太行義軍、京西土豪等來源駁雜,無法詳統編製,且各部員額不一,故隻列各統製部及統製官名稱。
附李彥仙部統製官名單:李夔,邵雲,合計近萬,牛皋,董先,張玘,呂和尚,趙成(張玘),翟進,翟衝,翟琮,邵隆,宋炎,賈何,閆平
八、禦營騎軍(都統1人,曲端,下轄12部,其中直屬3部,副都統劉錡2部甲騎,張中孚1部甲騎,張中彥1部甲騎,副都統李世輔帶領6部黨項輕騎,嵬名雲哥1部特殊編製潑喜軍)
編製詳統:共計3直屬部4甲騎部,6輕騎部,1潑喜軍
人數:編製3萬實際約28500人牲畜:共約29000馬3000騾1200駱駝
——直屬親兵部約3500人約6000馬300騾
—————親兵都(軍機、傳令) 65人 130馬
—————輜重營(4都步軍) 460人 50馬200騾
—————第一將(正將、準備將、掣旗各1人) 370人 730馬 12騾
————————親兵隊 30人 60馬
————————火頭軍 12人 12馬 12騾
————————騎軍都5(甲騎) 65人 130馬
—————第二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三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四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五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六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七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八將 370人 730馬 12騾
——輜重部(步卒,設三營)約2000人 800騾
—————直屬指揮(騎軍,管軍機、傳令) 310人 610馬
—————輜重第一營(民夫營,管軍糧轉運)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二營(民夫營,管草料轉運)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三營(馬夫營,管看管馬匹)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四營(鐵匠營,管戰具修理)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五營(工匠營,管攻守戰具) 360人 50馬160騾
——選鋒部(偵查做斥候用)約1000人 3000馬 30騾
—————第一指揮(突騎,1人3馬) 310人 900馬10騾
—————第二指揮(突騎,1人3馬) 310人 900馬10騾
—————第三指揮(突騎,1人3馬) 310人 900馬10騾
——軍法處(一指揮編製)約310人 210馬 10騾
——禦營騎軍第二部(劉錡部,甲騎)約2400人 3300馬200騾
—————親兵第一指揮 300人 590馬 10騾
—————親兵第二指揮(劉錡特有) 300人 590馬 10騾
————————直屬都(掌軍機、傳令等,甲騎) 30人 60馬
————————火頭軍 10人 10馬 10騾————————騎軍都4(甲騎) 260人 520馬
—————輜重營(步卒,3都,2人1騾) 360人 50馬160騾
————————直屬隊(分掌糧草、軍械、修理等) 30人 50馬
————————火頭軍 10人 10騾
————————輔兵都(步卒,糧草) 105人 50騾
————————輔兵都(步卒,戰具) 105人 50騾
————————輔兵都(步卒,器械) 105人 50騾
—————斥候都(突騎,3隊) 95人 130馬
—————軍法隊(甲騎,1都) 65人 60馬
—————第一指揮(正副使各1人,甲騎) 310人 610馬 10騾
————————親兵都(親衛,甲騎) 65人 130馬
————————軍法隊(承勾1人,押官9人,甲騎) 10人 20馬
————————斥候隊(突騎) 30人 60馬
————————火頭軍(騾馬化) 10人 10馬 10騾
————————都3(正副都頭、掣旗各1人,全甲騎) 65人 130馬
—————第二指揮(甲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三指揮(甲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四指揮(突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禦營甲騎第三部(劉錡部)約2100人 2700馬200騾
——禦營甲騎第四部(張中彥部)約2100人 2700馬200騾
——禦營甲騎第五部(張中孚部)約2100人 2700馬200騾
——禦營輕騎第一部(李世輔本部)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第一指揮(親兵指揮) 300人 590馬 10騾
————————直屬都(掌軍機、傳令等,甲騎) 30人 60馬
————————火頭軍 10人 10馬 10騾
————————騎軍都4(突騎) 260人 520馬
—————輜重營(步卒,3都,2人1騾) 360人 50馬160騾
—————斥候都(突騎,3隊) 95人 130馬
—————軍法隊(突騎,1都,班直選調) 65人 60馬
—————第二指揮(正副使各1人,突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三指揮(突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四指揮(弓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五指揮(弓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禦營騎軍第二部(李世輔部,延綏黨項)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禦營騎軍第三部(橫山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禦營騎軍第四部(銀夏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禦營騎軍第五部(興靈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禦營騎軍第六部(河套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禦營騎軍潑喜軍(嵬名雲哥部)約 300人 1200駱駝100馬300騾
特彆提示:
禦營騎軍作為後來獨立組建的部隊,軍中親衛體係大大縮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雖然從稱呼上繼承了親衛體製,但實際上是與正式編製體製更類似的甲騎部隊。
但是,禦營騎軍因為兵種和指揮官威信問題,兩名副都統具有在實際運作中對相關部隊非常強大的乾涉能力。
所以,劉錡從公開軍製上獲得了獨立指揮兩個重騎統製部的權限,並較其他統製官親兵數量更多(一般統製官僅1指揮300騎親兵,劉錡下屬兩部甲騎共3指揮親兵約1000騎),而李世輔更是擁有獨立指揮5個黨項輕騎部(河套輕騎除外,蓋因其部為曲端在河套招募,隻認軍令而行,但多半也與李世輔部共同行動)的權限。
值得一提的是,六個黨項輕騎部中,銀夏、興靈兩個統製部在實際上由多名統領官來分散指揮,其統製官為橫山大部宿老,列席公閣,享受待遇,平素不參與軍隊運行與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