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八百二十六章 六國局勢(2 / 2)

魔門敗類 驚濤駭浪 2984 字 10個月前

眼下已經是二月初了,這樣在禦書房的小朝會也已經好幾次,而這一次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之前朝會上,楚國使臣過來,當著魏謙的麵大罵了一通,顯然開春戰事很難避免,而此時魏國那邊也蠢蠢欲動,最關鍵的是,大夏的援助也在新年之後沒有了。

張驍之前在越國推進新政,趁著大夏國奪嫡沒有太多精力管製諸侯國的時候,吞並國內諸侯勢力,從而增強國力。

越國這樣做,周圍的魏國和楚國也一樣,隻是各國的國情不同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越國原本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林皓明自問,自己出現是個變數,這個變數最後的結果推動越國不但完成了魏氏代越,而且在這個過程之中基本完成了對諸侯領地徹底吞並,可以說越國看似剛剛經曆十多年動亂,但事實上眼下國內上下是一條心的,與之相比,楚國則要糟糕的多,楚國原本是南蠻部落一支,因為本身靠北,接近以大夏為核心的文明高地,故而也逐漸開始脫離野蠻部落,之後更是得到大夏冊封,徹底成為諸侯國之一,隻是向來被其他諸侯鄙視,但也因為這樣楚國自成一係,國力相對強盛,但是也因為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楚國的國情和其它諸侯國又不一樣。

大夏之外的六大諸侯過,趙國的國力最強,因為在代替晉國的時候,趙王掃平了國內諸侯,加上連年和北方三部作戰,故而最盛,甚至在數十年前魏國大敗魚越國,魏王自縊而亡之後,成為六國最強。

剩下魏、越、慶、戴四國,國情實際上差不多,早年都是大夏立國的功臣,國內也一樣都是諸侯林立,也幾乎在同樣的狀況下,打算解決諸侯勢力強大的局麵,但是結果卻各不相同。

越國可以說做到了趙國的翻版,雖然大夏的旨意,依舊是越國,但和趙國區彆也隻是國號這種小問題。

慶國和戴國,選擇的道路差不多,國君和國內最大的諸侯聯姻,並且指定其子為下一代國君,兼並其它諸侯,雖說那些小諸侯沒有了,可眼下結果就是作為外戚的最大諸侯成為了國家隱患,如何兩者相合,自然國力強盛,可眼下誰能確定以後就是如此。

魏國在曆經十幾年國內動蕩之後,當今這個魏王,比起魏謙還要小五六歲,尚不到三十,但是他秉承上代魏王遺誌徹底解決國內諸侯問題。事實上這位魏王在十六七歲時候,就開始隨軍掃蕩國內諸侯,二十出頭就是領兵的元帥,繼位的第一年,魏國諸侯趁著魏王新喪想要做最後一搏,結果徹底被他平定,如今繼位還不到三年,卻也是魏國公認的有為君王,而眼下三年過去,魏國也已經緩過氣來,對越國下手也理所當然。

與這些國家不同,楚國也有諸侯,但諸侯和大夏毫無關係,因為楚國內的諸侯,原本就是部落首領演變而來,雖說已經沒有部落概念,但是諸侯內部凝聚力要強大的多,楚國也隨著其它各國一樣變革,但是收效甚微,最後楚國上代國君不得不放棄了兼並諸侯的想法,但為了遏止諸侯,想出了一個九大公卿決議的製度,簡單來說,就是國內九大部落首領為代表的公卿一起決定國家局勢,但是這九大公卿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定期選拔替換的,如此一來國君似乎就能夠依靠這個拿捏國內諸侯,可另外一方麵,也相當於內部在不停的消耗。

當然,眼下對於楚國來說,隨著楊靈道失敗,他代表的一脈公卿也就要退出最高權力,但誰能接替就成為了楚國內部最大矛盾,而找回麵子就能夠獲得權利,楚國這一戰目的也十分鮮明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