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曆數當年林燮對皇帝的扶持與忠心,梁帝勃然大怒,高喊著“逆臣賊子”,拔劍刺向梅長蘇,景琰一步上前擋在梅長蘇與梁帝之間。
梁帝劍鋒直逼景琰。
蕭景琰問心無愧,同時表示自己也絕不會是第二個祁王,梁帝手中寶劍落地,失魂落魄離開大殿,最終仍然兀自呢喃:
“亂臣賊子。”
鏡頭一轉,禦書房內的梁帝哀歎自己已被東宮逼入絕境,靜妃及時趕到梁帝身邊安慰勸說,梁帝卻什麼也聽不進去,將梅長蘇單獨召至宮中。
二人麵對麵。
梅長蘇欲將謝玉手書呈給梁帝,讓他清楚知道自己的骨肉和忠臣良將究竟是如何被迫害,而梁帝則不敢去麵對當年的冤案。
梅長蘇告訴梁帝。
祁王當年被賜死前隻留下一句話:“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梁帝卻仍舊咬定當年祁王和林燮對自己是莫大的威脅,梅長蘇再也按捺不住,直言梁帝不能忍受的是權威被挑戰,失掉了自己本心。
梁帝無言以對。
他最終答應舊案可重審,但要求林殊決不可再活在朝堂之上,梅長蘇應允了梁帝的要求,表示與梁帝死生不複相見,梁帝望著他的背影,忽然高喊自己是受了小人蒙騙,還說起了當年與林殊的種種美好回憶。
梅長蘇含淚哽咽。
離開這裡,沒有回頭。
梁帝果然下詔重審赤焰案,舉朝釋然,太子清明也得到更多人的肯定,藺晨告訴梅長蘇,不必擔心自己還能活多久,隻要相信他,他必定竭儘全力。
赤焰一案終得告結。
蘇宅內,藺晨興致勃勃的準備攜梅長蘇出遊散心,梅長蘇也覺心事已了,太子下令恢複林氏宗祠與牌位,梅長蘇終得以祭拜已故親人。
但此時。
前方戰事烽煙乍起,急報頻頻傳至金陵,景琰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有大臣以兵力不足為由提議講和,景琰則質問諸軍侯有無人敢稱將帶兵禦敵,眾人紛紛推諉,景琰有意親自帶兵趕往前線。
得知此事。
梅長蘇找到景琰,規勸他不得在京都不穩之時離開金陵,自己則請命前往最紛亂的北境對陣大渝,即刻遭到景琰與霓凰的反對,景琰告訴梅長蘇,隻要他身邊的大夫肯定他身體無恙便答應他的請求。
藺晨激烈反對梅長蘇的計劃。
梅長蘇則直言自己是林殊,應該回到他該去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後選擇林殊的結局,藺晨深受感染,表示將梅長蘇一同趕赴沙場。
臨赴戰場。
梅長蘇告訴霓凰,若有來世,願兩人生在平常人家,自己定會與霓凰攜手終老,霓凰含淚應允,景琰站在城牆上,目送身披戰袍的梅長蘇遠去。
戰亂平息後。
梅長蘇沒能歸來。
梁帝駕崩,景琰登基,幾年後,大梁政通人和,國富民安,這天,兵部請陛下為整編完畢的新軍賜名,蕭景琰飽蘸濃墨,寫下蒼勁有力的三個大字:
長林軍。
故事由此結束。
但這部電視劇帶來的影響,卻不會因此而結束,反而達到了這部劇播出以來,熱度的最巔峰,無數的觀眾都被這個結局炸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