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學生呢,主要以當地的士紳為主,間或有幾個窮書生。
至於那些有權有勢頭的,也不會跑這裡讀書。也因此,距離姚家不遠的街巷裡,有些人家將自家院子收拾出來,租給了窮書生。
也就是說,這裡的讀書氛圍到是比金陵的其他地方要好得多,畢竟這裡有書院嘛,不像金陵另一頭的煙花巷,嘖嘖嘖……
那邊貴人到是多,但多是紈絝子弟。
顧清菱搬進來後,能那麼清靜,到是托了地理位置的福。
“所以,現在來書店裡讀書的,都是一些窮書生?”
開張沒幾天,顧清菱就收到了墨書送過來的客源名單。這個時候,人們還沒有那麼強的隱私意識,她說進她書店的人要登記,人家也就老老實實登記了,家住在哪裡,叫什麼名字,年齡階段……
顧清菱一眼掃過去,大概心裡就有數了。
“是的,老太君。”墨書低著頭,恭敬地說道,“現在今天轉冷,那些窮書生家裡舍不得用碳,旁邊又有一個白山書院,所以他們一聽說附近開了一家有碳火,讀書十分便宜的書店,就一傳十,十傳百地跑到了店裡……”
因為時間還很短,也不是所有人家裡都用不起碳,所以現在來書店裡的人還不是很多,每天也就十來個的樣子。
十來看看著多,但人家都是來蹭炭火的,沒買什麼書,也就是說……
十來個人一天頂了三了40個銅板,一盆碳火的錢都不夠,顧清菱要繼續這樣搞下去,這個冬天怕不得虧死。
“一個買書的人都沒有?”
“有,比較少。”墨書解釋,目前來店裡讀書的大部分都是白山書院的學生,大家口頭相傳,他們就來了。
這群人既然已經在書院讀書,基本上要用的書都有了,除非拿一些比較能夠吸引人的書,否則很難刺激他們的消費欲。
周宇生、葉茂盛看到那麼好的書,難道不想買?
想啊,但沒錢。
而且每天來書店看書也要天,乍一看上去,每天隻要2個銅板,但長時間積累下來,看過一兩個月,那錢也夠他們買一本書了。
他們會來這裡,隻是為了省碳火錢,實在是舍不得再額外花錢……
“奴才親自去看過,他們明年應該會有人下場,正是要攢錢準備縣試的時候,手裡也不太寬欲……”墨書真的很想提醒老太君,其實姚氏書店這個時候開張真的不是什麼好習慣。
真正開張的好時候,應該挑到明年2月份縣試的時候。
縣試一結束,縣衙地榜單一貼出來,必然刺激很多人發奮圖強,到時候買書的人就多了。
“沒事,我這個時候開書店也隻是為了做善事,那點碳火錢,我還是花得起……”顧清菱沒說的是,她故意挑在這個時候開書店,就是為了積攢名氣。
之前為了處理金陵姚家的那些禍害,害得姚大爺狠狠背了黑鍋,壞了一回名氣,雖然傳到京中,明光帝特地下了一道聖旨誇姚大爺“大義滅親”、“忠君愛國”,但多少還是給人留下了“冷酷無情”、“自掘祖墳”的印象,顧清菱怎麼也要替姚大爺撈些名氣回來。
世家那邊無所謂,對姚大爺沒有什麼影響,但姚大爺是讀書人,以後要科舉,正要走這一途,這名氣壞了,可就麻煩了。
要不是有明光帝那道聖旨,姚大爺差點連縣試的名額都沒有。
相較於到處找人宣揚姚大爺的名聲,或者施粥、損香火做善事要花的錢,顧清菱覺得,在書店裡花的那幾盆碳火錢真實不算什麼。
何況,他們若都是明年要下場的,說不定還有人會成為姚大爺未來的同僚呢,提前混個熟臉,讓對方有個印象,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