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要成了,簡直就是青史留名。
此時的曾有名還不知道,顧清菱手裡有一個“活字印刷術”、造紙術等,能夠讓印書成本變得極為低廉,低到全天下都能讀得起書的那種程度。
否則,他就不隻是感歎,而是驚嚇了。
在讀書成本極高,一本書可能需要一家一年嚼用的基礎上,即使顧清菱印出了這樣的書,普通老百姓也不一定買得起。
所以,曾有名雖然覺得顧清菱想法好,但也不過覺得的是“著書之說”,還真沒聯係世家根基,會動搖大燕千萬讀書人的利益上麵。
畢竟這年頭能夠讀得起書的,都是少數人。
若姚老太君真的讓人把這些書弄出來,最終買得起書,學得起書的也不過是少部份人。姚老太君所舉,不過是豐富了天下藏書罷了。
顧清菱見曾有為等人誤會,也沒辯解,微笑著沒有透露自己真正的意圖。她隻是默默地擴大了姚氏書坊,並且用賺到的錢多買了幾個莊子,多建了幾個分書坊。
每個書坊負責不同的類彆,有的負責造紙,有的負責造墨,有的負責生產筆,有的負責編書,有的負責……
總之,她在今年內大力發展了“印書一條龍行業”,準備來年活字印刷術一獻,便立馬發展大燕王朝的圖書行業。
為了賺錢,顧清菱從聞香空間裡拿出了好幾個方子,讓下麵的人分散到全國各地,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高價賣掉。
於是,這一年裡,大燕王朝的全國各地多了很多新興作坊,比如生產醬油的,生產醋的,生產豆製品的……
調味品的增加,不僅豐富了天下萬民的食譜,同時還新增了一批原材料生產供應商,重新規劃了來年的種植計劃。
這些變化,都是悄然的,因為規模不大,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待人注意到時,它們已經遍地開化,如此姚家上交的“活字印刷術”也就變得不那麼令人驚訝了——畢竟這一兩年裡,新增的方子太多,像姚家這種有底韻的家族拿出點東西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了,這是後話。
此時,顧清菱不過是再次是在過年前,再次提醒兒媳婦、女兒買莊子置地,重點發展種田業。她還給了他們推薦了種植名單,提醒他們明年種植哪些農產物會更好一些。
姚大夫人、姚二夫人、姚三夫人、姚七小姐、姚八小姐、姚安馨幾個暈乎乎的,雖然不些不太明白為什麼老太君要反複強調這件事情,不過考慮到老太君的本事,她們一個個都聽話的照做了。
年一過,姚大爺來不及等姚大夫人發動,便踏上了前往京城科舉之路。
因為不放心,姚大爺還親自給顧清菱請安,拜托姚老太君多照看姚大夫人幾分。沒辦法,過了年以後,姚大夫人的肚子就越發大了起來,襯著她纖細的腰姿,看著就有些嚇人。
就是姚三夫人,看著都比姚大夫人“壯碩”了許多。
當然了,那也隻是跟姚大夫人相比,其實姚三夫人也就是懷到了後麵,稍微有些發福了罷了。但她這種發法,跟同期懷孕的知府夫人等人比起來,又要顯得苗條些。
這種事情就是這樣,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越是緊張的事情,越是害怕比較。
要不是顧清菱對自己的靈泉有信心,看著姚大夫人那副柔弱的樣子,顧清菱都要懷疑她生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