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明光帝對幾個兒子一視同仁,但李文崇知道,其實他多少有些偏心,否則不會封一個出來當“出頭鳥”。
原本明光帝想讓大皇子來當出頭鳥,但大皇子那腦子,嘖嘖嘖……
彆剛一出頭,就被彆人把頭給擰了下來。
明光帝是想給未來的繼承人找磨刀石,可不想把刀給磨了。
何況大皇子還是他第一個兒子,猶豫再三,明光帝還是沒把大皇子給捧出來。
李文崇表示:有的人啊,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要是大皇子知道二皇子之所以會成為晉郡王,是因為他的腦子比大皇子聰明,不知道大皇子會是一種什麼感受呢?
李文崇跑這一趟,其實就是為了提醒明光帝——你該瞧瞧你二皇子了,彆讓人家把姚家給禍害了。
人家姚家有什麼錯?
當年因為手裡握著金龍虎符,不敢讓底下的子孫出頭,一門心的想要更換門庭。
結果換著換著,就換出了京城世家權貴核心圈,倒是不引人注意了,可是也開始沒落了。姚老伯爵一死,姚老太君就帶著一家老小遷出了京城。
先是附近的雲陽城,結果攤上了異性王鎮南王,差點滿門覆滅。幸好有一個天花防治辦法,僥幸逃脫一劫。
那個可憐的女人,二話不說,直接帶著一家老小殺回了祖籍,因為身上還有榮光,這才沒有搞得那麼狼狽。但明眼人都知道,姚家已經“敗”了。
現在,姚大爺好不容易靠科舉考出了一點名堂,也算是給自家一個交待了。
若這個時候再讓晉郡王摻上一腳,那姚家可就……
李文崇想要提醒明光帝,讓他行行好,人家姚家祖上為了皇家沒少“犧牲”,彆“犧牲”到最後什麼好處都沒掏著,那也太寒心了。
還好這事外人不知道,要不然……
李文崇離開後,明光帝確實沉默了很久,他拿著新鮮出爐的名單看了又看,最終還是決定把姚大爺的官職挪一挪。
本來,明光帝覺得自己看著姚家先祖的麵上,讓姚大爺考中就已經很給麵子了,所以他打算把姚大爺扔到外麵去當地方官,磨練幾年,說不定還能用。
當然了,要是姚大爺自己做不出實績,那就沒辦法了。
明光帝呢,也可以當做沒這個人,直接拋在腦後。科舉每三年一次,一次上榜上百人,多的是人才讓他選,他沒必要逮著一個薅。
於是,原本被放外的姚大爺變成了京官,變成了翰林院不入流的庶吉士。
彆看庶吉士連個品級都沒有,官職極低,但大明有“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翰林院看起來不起眼,卻是天子近臣,專門負責起草機密招製、充經筵日講、論撰文史、稽查史書、錄書、查官學功課……
這是一個做得好,就很容易露臉;但若做不好,就一輩子修撰,做侍講,一輩子的隱形人。
沒想到姚大爺會考中進士的姚家人:“……”
同沒想到自己還沒行動,就被明光帝留京的姚大爺:“……”
因為不知,所以榜單出來以後,姚大爺就開始按計劃行事,拿著活字印刷術找了姚大夫人娘家孫家,拜托對方幫忙把活子印刷術獻到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