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原梅州刺史的地位,要經略好梅州,不僅要管事,更重要的還有管人。
以前在丹棱,在灰原鎮,趙原雖然為自己的各項產業製定了相對完善的規則,但是對於管人這一塊,更多的還是靠這個時代的忠於主家的思想以及趙原不斷給予恩惠而行令。
隨著掌管地盤的擴大,手下各個方麵主掌一方人員的不斷增多,當初在丹棱極其考驗人性的那一套,肯定是不符合時宜的。
製定新的梅州社會運行規則,在趙原看來,不僅是當下穩固梅州所需,更是誌在梅州的未來。
“梅州城裡來了個刺史趙,街邊再沒花兒把飯要。”
“梅州城裡來了個趙刺史,窮人自此過上好日子!”
......
在窮苦百姓自發讚揚趙原以及趙原體係輿論力量推動下,趙原的聲望在百姓之中越見高漲,趙原體係下的人員,更是前所未有的充滿了凝聚力。
“計兄,這彭山算是來對了,一來就給分了二畝好地,放眼天下,哪個地方有這好事呀!”
“是呀,顧老弟,你不愧是考了七*秀才的讀書人,就是有見識,力主逃難來梅州這邊,真是來對了,我家五口人,都要感念老弟你的恩情呐!”
“考七*秀才這事就不要說了,計兄,以後你我兩家可是同裡的鄰居了,可要相互多幫襯。”
“顧老弟,以後有什麼事,你言語一聲,我家兩個小子,有的是一把子力氣,不過我們真正要感激的,還是趙刺史大人,真的是青天大老爺呀。”
“對,以後誰敢說趙大人一句壞話,那就是計某一家的生死敵人!”
“聽說刺史大人準備在我們彭山建一個大沙場,前去做工的每日都有現結的工錢拿,正好你我兩家分到的地都是熟地,地裡的莊稼雖然也屬於我們,要將收獲的四成交給這地的前任主人,但是現在地裡**多少活了,正好去沙場乾一段時間,掙幾個幾個家用。”
“我正有此想法,那就同去。”
......
隨著均田令的有效實施,民間主流的聲音一下子蓋過了零星的對趙原不滿的聲音,而趙原接下來的計劃也開始逐步實施。
梅州各地,逐漸開始從農業向半農業半工商業萌芽階段轉變,各地各種工坊,在趙原體係技術人員的指導引領下,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老爺,夫人讓我來問一下您,您是怎麼想的,將家裡的大多數產業,都分潤出去,就連這幾*積累下來的錢財,這段時間基本上都要消耗一空了。”
趙原正在刺史府後衙的書房裡製定著梅州下一步的規劃,陶蒲帶著孟穎的疑問,前來問道。
“夫人和孺恩休息了嗎?這段時間實在是太忙了,**仔細跟夫人說一下我這樣做的目的,讓她擔心了,這樣,陶管家,你跟夫人說一聲,我這邊這兩天忙完,就會去跟她解釋,讓她不要擔心。”趙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