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有了新發現(2 / 2)

大概是有什麼事情要說?

老陳師傅立刻就站了起來:“我去那邊,讓他們上一大壺甜豆漿,諸位好像是吃不得辣,甜豆漿解辣。”

“老陳師傅,不急,你坐,你坐!”獨孤浩炎是個生意人,不靠家族,自己白手起家,什麼看不明白啊?知道這是他們的導遊兼司機,什麼事情不跟他說清楚,他肯定也跟你藏心眼兒,所以他乾脆的直接就編了一個理由出來,還是個合理的理由:“我們是想找一家以前老人吃過的川味兒,您是知道的,我們這樣的家庭,要什麼沒有?可就是喜歡以前那一口老味道,所以我們這回來,是為了尋找美食之旅,當然,也有尋找一些老人的過去的意思。”

“哦哦哦!”老陳師傅恍然大悟:“就像是那個什麼”尋根”是吧?老人……這位獨孤翁老爺子吧?是您要找什麼老友?”

“是吧?”獨孤翁老爺子順著大孫子的話往下編:“多少年不見了,兒時的記憶都差不多就飯吃了,現在能認得的就是那點子川味。”

他說的是兒時夥伴,其實獨孤家幾代人都是東北坐地戶啊。

但是老陳師傅不知道啊!

“是年輕那會兒,下鄉插隊時候的事情?也是,您這歲數,很有可能是解放前後的吧?”老陳師傅不知道想到了什麼事情,腦回路也不知道是怎麼長得,立刻就點頭表示明白:“行,您幾位看著還有什麼事情,儘管說,彆的不肯定,咱們蜀中這一塊地方,我還是很熟的,想吃什麼,保準給你們尋到地地道道的川味來。”

尋根嘛,追祖嘛,最近幾年很流行這個調調,不少老人還趁著自己身體硬朗的時候,回到兒時的老家去看一眼,很多老人不是當年流浪到外地,就是解放前後奔過去的,還有中老年人是後來下放啊,知情沒回來的,各種原因吧。

反正他們立刻就獲得了老陳師傅打心眼裡的支持,往下走就很順利了。

他們吃飯的時候,老陳師傅還是去點了一大壺甜豆漿過來,還特意給獨孤翁老爺子一杯沒加糖的,然後就聽邱天旺道:“我打聽到啊,這裡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的前一天,便會販賣最後一批竹筒飯,然後就放假了,這一批竹筒飯分兩種,一種是給人吃的,普通的生竹筒飯,帶回去之後,要是一時半會不吃的話,就放冰箱裡凍著就可以了,吃的話,拿出來放在炭火上半個小時,或者丟在水裡煮半個小時就能吃了;還有一種,是祭祀用的。”

邱春山打了個哆嗦。

“哦,這個我知道。”老陳師傅道:“祭祀用的其實就是上墳用的嘛,那個竹筒飯裡頭裝的是陳江米兌的老陳米,據說這是祖上的規矩,裡頭還要塞入老臘肉,蒜泥以及一些鹽,但是這鹽必須是川地的竹鹽,不用外麵的海鹽和井鹽,竹鹽味道香甜,跟竹筒飯也能和味,其實吃起來跟這個竹筒飯沒什麼兩樣,這裡用的老臘肉,醃製的時候,用的就是竹鹽。”

邱春山又打了個哆嗦。

“是,我問過了,他們說,那天來買竹筒飯的人多,但是買祭祀用的白竹筒飯的人少,其中有一家買了二十個走,記得比較清楚,據說是要給很多墳上供。”邱天旺眼巴巴的看著道淼:“張先生,您怎麼看?”

張先生說,今天九點到十一點之間,他們肯定大有收獲,果然大有收獲。

山城多少家賣竹筒飯的地方啊?

他們一來就選中了這一家,還這麼湊巧,做竹筒飯的不一定就賣白竹筒飯。

人吃的叫綠竹筒飯,或者就叫竹筒飯。

但是祭祀用的東西,叫白竹筒飯,意思是“白事”用的東西。

除卻祭祀之外,誰家老人去世了,吃“豆腐宴”用的也是白竹筒飯。

“記下買下最多的那一家,我們再去吃幾樣東西求證一番。”道淼嚴肅的將他眼前的那半杯甜豆漿喝沒:“我們這就走。”

“好。”

他們出了這個竹筒飯的店鋪之後,並沒有立刻坐車,而是在這條街上慢慢的散步,說是一條街,其實還有高下兩道杠,這地方沒有一片是平坦的,哪怕是商業區,也是高高低低,需要上下兩步路。

不過他們又在其中一個攤位上,吃到了邱春山熟悉的味道,那就是非常地道的擔擔麵。

擔擔麵的特點是麵條細薄,臊子肉質香酥,調料以蔥花、芽菜、豬油為主,略有湯汁,鮮美爽口,辣不重微酸。

擔擔麵好吃的秘訣是配料的豐富。

把豆油、醋、味精、紅油辣椒、好湯、蔥花、芽菜末分彆放入十二個碗中,把豬肉剁成綠豆大小的顆粒,鍋中放化豬油,待油燒熱,放入豬肉,放乾水分,加鹽、豆油,上色,直到配料呈金黃色就可以開吃了。

但是很多路邊攤沒有那麼多的料,或者是為了圖省事,走快餐路線,該給的東西少給兩樣,一般人是吃不出來的,誰沒事的時候,吃擔擔麵會數一下調味品是否有十二個之多?

不過在本地,外麵擺攤的擔擔麵,就是這麼的講究。

的確是十二個調味料,不過豬油給的很少,畢竟隻借個味道而已,倒是肉沫給的很足,一大勺子蓋在麵上。

邱春山一吃就吃出來了:“這個辣椒油的味道我熟悉,因為不太辣,裡頭好像不單純是辣椒油。”

然後,他爸爸邱天旺就拎著錢包站了起來,笑眯眯的湊過去,跟老板搭上了話,幸好,這個路邊攤的老板,大概是早些年在外打過工,竟然會說普通話,說的還不錯!

作者閒話:

哦,江湖半夜起來拉肚子了……好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