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這一件事中,她就給多少人帶去了利益?——自己隻是給了些可有可無的廢片,卻得到了一筆巨款,還有映影的宣傳;新人導演得到了練手機會和工作反饋,以及接下來的訂單;商戶們有了量身定製的廣告服務……
至於蒼木本人,更是完完全全的得利者,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她本人所獲得的金錢,還是在眾人心中樹立起的合作形象,都是一筆寶貴的存在。
能將眾多資源整合交換,並且讓大家都滿意,本身就是一種無往不利的能力了。
但蒼木告訴她,還沒完。
廢片裡能剪輯的都剪了,剩下那些不能剪出故事的膠卷,按理來說該扔了,但洗都洗了,便從中選出構圖不錯的,充當報紙或雜誌的文章配圖。
抑或是留下,預備今後《21次》發售,便能當做稀有周邊販賣或是贈送給觀眾。
還是那句話,東西不值錢,但觀眾得到了好心情啊!
好心情可是無價的。
瑪琳達聽到這兒,已經完全麻木了,她一向自詡為一位“成熟的商業導演”,也對電影盈利方麵多有心得,直到今天遇上蒼木,才恍然警覺從前的自己竟然空擁寶山而不自知。
到現在她已經完全放棄了學上兩招的想法了,轉而思考新的念頭——蒼木主編是個高產的作家,既然如此,她的其他書籍肯定也會映影化,要是能和她長期合作……
而瑪琳達不知道的是,當她產生這種想法時,就意味著,她也進入了蒼木明晃晃的圈套了。
同樣都是想要招攬的導演,瑪琳達和阿爾邦又不同,阿爾邦拍紀錄片,
多愁善感,心思敏銳,於是蒼木扮演一個具有知遇之恩的伯樂角色,在合作之後,讓他的才華被世人發現,從而才更顯得自己這個挖掘者的存在是多麼寶貴,後續再合作,阿爾邦必然義不容辭。
瑪琳達拍商業片,以利潤為重,那就要讓她看到自己的吸金能力,不但能拍賺錢的電影,連電影方方麵麵都有利可圖,看到合作的前景,她自然心服口服,才能主動來找蒼木合作。
嗯……如果她這次沒有舉動的話,蒼木其實還準備了彆的招數,比如說讓她看到寫了一半大綱卻斷在關鍵處的新劇本策劃,比如說看到下一次預備邀請合作的導演是她的死對頭……
總而言之,一定要讓對方意識到有利可圖的同時,產生緊迫感,以此主動前來合作。
並且以上,都必須是“對方自己意識到的念頭”,絕非有人刻意引誘,本人才會深信不疑,堅決執行。
而合作的主動權,自然而然到了蒼木手中。
這個方法當真老套,卻非常無往不利。
不過看瑪琳達現今的反應,那幾個後續招數都沒有必要了,倒是一直以來的殺手鐧,能向其展露。
說白了,在解決成本問題後,瑪琳達最擔心的盈利問題隻剩下一個,場地分成。
其他六國不同於楓丹,映影對其而言都是一種新鮮玩意,六國內完全沒有像模像樣的電影院,連璃月影視城內的大劇院,其實也是兼做戲台和影院兩種用途的。
甚至聽說須彌本就崇尚理性,抵製藝術,要在這兒找到合適的影院談何容易呢?在楓丹尚且要給影院50%的分成,在困難重重的須彌隻會更多,所以哪怕成本壓縮,最後的盈利豈不是還要劃分一大部分?
蒼木主編會如何應對這筆支出呢?
瑪琳達想,她大概想出奇妙的點子,將支出儘力壓縮,以此盈利。
卻不料,蒼木的回答出乎意料——
“分成?什麼,難道不應該是他們給我錢嗎?”蒼木困惑道:“買票進場難道不是楓丹的盈利方式嗎?”
“的確是這樣沒錯。但須彌境內就沒有電影院啊!就算您和酒館什麼達成合作,對方肯定會提價!”瑪琳達震驚於她的輕率。
蒼木同樣震驚於她的思維固化:“酒館?那種地方一次才能看多少人?我們要搞露天放映,才能一次性容納最大的人數。”
影院的確是個問題,但蒼木一開始就沒想走影院模式。
無他,這種方式能提供的能量點短時間內十分緩慢,不利於計劃。
群眾間的情緒都是會傳染的,露天電影能容納大量觀眾,也將最大程度提供給蒼木巨額能量點。
至冬之行必然危機重重,她需要前所未有的數額。
瑪琳達目瞪口呆:“那……有人逃票怎麼辦?”
蒼木自信一笑。
她從不做虧本買賣,錢,照樣要大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