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平步青雲最新章節!
雖然知道了是司馬謀就在南一大學,甚至已經做好了三顧茅廬的準備,但柳浩天卻沒有想到,兩天的時間,柳浩天5次敲響了司馬謀家裡的房門,卻連個人影都沒有見到,柳浩天明明知道司馬謀已經回到了家中,對方卻根本見都不見他。
無奈之下,柳浩天直接找到了司馬謀上課的教室,坐在最後麵,安安靜靜的聽了司馬謀講了一堂課,聽完這堂課之後,柳浩天更加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司馬謀請回去做自己的高參。
雖然柳浩天現在僅僅是處級,但是柳浩天從爺爺和老爸的筆記中都看出了一些端倪,哪怕一個人的智慧再妖孽,也無法應對所有的困難,所有的局麵。
所以,自己身邊有一個智商不比你弱、謀劃能力超強的幕僚是多麼的重要。
以劉備那麼孱弱的能力卻偏偏能夠在三國這個大時代與曹操和孫仲謀等人三分天下,諸葛亮可謂居功至偉。
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之所以能夠開創大唐盛世,少不了軍事徐茂公的運籌帷幄。
朱元璋能夠開創大明276年基業,軍事劉伯溫功不可沒。
李世民可謂雄才大略,朱元璋也是陰險奸詐至極,但聰明如斯,卻依然需要頂級幕僚的輔助,更何況是自己呢?
柳浩天安安靜靜的聽完了這堂課,等到司馬謀宣布下課準備離開之際,柳浩天大聲說道:“司馬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想要向您請教?”
司馬謀緩緩停下腳步,冷冷的看了柳浩天一眼,以他的睿智,早就看出柳浩天並不是他這個班的學生,淡淡的說道:“什麼問題?”
柳浩天笑著說道:“司馬老師,您是國學大師,我想向您請教一下,您對於理欲之辯的看法?”
聽到柳浩天這樣問,臉上露出了饒有興趣的神色,而此刻,司馬謀的學生們也全都停住了腳步,靜靜的看著自己的老師和眼前這位明顯不是班裡學生的人。
眾人都從柳浩天的眼神中看出了強烈的挑釁意味。
柳浩天靜靜的看著司馬謀,眼前的司馬謀身高1米75左右,西服革履,相貌談不上有多麼帥氣,但氣質卻相當的出眾,頗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感,不過這種氣質是在他閉上嘴巴不說話的時候,但是隻要他一張嘴,那種超凡脫俗的氣質瞬間便煙消雲散,因為在他嘴裡,有兩顆金燦燦的大門牙。
所以,當司馬謀笑起來的時候,會給人一種俗不可耐的感覺。
這兩種氣質混雜在一個人的身上,充滿了矛盾,卻又和諧統一。
柳浩天心中暗暗豎起了大拇指:“看來這個司馬謀還真不是等閒之輩,就憑他敢於在人設上醜化自己,鑲嵌了這兩顆金燦燦的大門牙,就足以說明此人心機城府之深沉。
因為如果是一般的封疆大吏來請他當參謀,那麼一定會給他安置一個不錯的位置,甚至把他當作臉麵和招牌來對待。
但是,當司馬謀這兩顆大門牙一輛出來,肯定會讓很多人觀感頓時差了很多,而這種人設絕對是司馬謀故意的,他就是想用這種方法來化解那些大人物對他的追求。
這是一個狠人呀!”
司馬謀聽到柳浩天的這個問題之後,看向柳浩天的目光已經和之前有了一絲變化。
以前的時候,司馬謀看柳浩天就好像看了一個路人,但是現在,司馬謀看柳浩天似乎在看著一個對手。
司馬謀突然笑著反問道:“既然你提出這個問題,那麼我想先請問你一下,你是否真的理解理欲之辨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如果你連這個都不懂的話,那麼我給你解釋理欲之辯也隻能算是對牛彈琴了。”
柳浩天微微一笑:“理欲之辯實際上是義利之辨的深化和發展。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說,理是道德性,而欲是感性的欲望。”
司馬謀又接著問道:“那麼我再請問理欲之辯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是誰提出來的?”
雖然這個問題司馬謀是輕描淡寫的提出來的,但是柳浩天卻渾身打了一個冷戰,這個司馬謀太陰險了,如果要是一般人來回答他的這個問題,一定會陷入到他的這個陷阱之中。
哪怕是國學精通的人,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也根本無法正確回答出司馬謀的這個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陷阱極深。
柳浩天微微一笑:“在我們華夏倫理思想中有兩個重要的範疇,也就是天理和人欲。
理是必然的規律與準則,在和欲對立的時候,主要指的是道德原則和規範,而欲主要指的是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欲望。
理與欲的對立,最早見於《禮記樂裡》這本書,原文的內容是: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質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
在先秦時期,就有縱欲、無欲和節欲等主張,當時與欲對立的觀念是道。
到了宋元明清時期,理與欲的關係問題成為當時倫理學討論的中心問題。
而宋明理學中的理欲之辯,形成於張載和程顥程頤期間,集大成於朱熹和王守仁兩人。
張載把理欲問題同人性問題聯係起來,認為天地之性是天理的體現,氣質之性是人欲的表現,他把天理與人欲對立起來,主張返天理,反對徇人欲。
程顥、程頤又把理欲問題與所謂古聖賢相傳的“道心”、“人心”聯係起來,認為“道心”是天理、善的根源,“人心”是人欲、惡的淵藪。
朱熹嚴辨理欲,認為“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二者絕對對立,不可並存。他明確地指出,天理就是封建社會的仁義禮智,就是三綱五常。天理至善,人欲則惡。他要求人們“革儘人欲,複儘天理”。
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們“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做到“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
柳浩天說完之後,司馬謀的眼神微動,從柳浩天剛才這番回答中,他聽得出來,眼前的這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來者不善,早有準備。
司馬謀輕輕點了點頭:“不錯,說的很好,很巧妙的避開了我這個問題的陷阱所在。”
柳浩天微微一笑,充滿挑釁的說道:“那麼請問司馬先生,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司馬謀冷冷的看了柳浩天一眼,笑著說道:ot理欲之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個人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儘管它所強調的整體、國家有著特定的曆史內容和局限,但它所強調的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先公後私、以理節欲、顧全大局等原則符合今天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重要內容。同時,它提倡利人不外己、達情遂欲,這種“利”與“義”、“理”與“欲”的一致性,不也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所非常重視的嗎?
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包括兩個重要原則,一是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原則;二是集體關心愛護、注重個人利益原則。
關於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二者的關係,太祖曾經指出:在社會主義時期,既要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又要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
今天,市場經濟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由於市場交換的需求,金錢的作用和地位被大大提高,加之利益結構的不斷調整和重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們對物欲的渴望與追求。其實,合理的物欲追求是無可厚非的,社會主義的目的是大力發展生產力,使人們的物質需求極大地滿足,以實現人的全麵自由發展。所以,正當的個人利益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依靠誠實勞動而獲得的個人利益、局部利益應當得到肯定。
但是,對“利”、“欲”的追求必須在“義”、“理”、“則”約束之下進行,沒有了這種約束,不但大多數人的物質利益得不到實現和滿足,而且,整個經濟秩序也將會變得混亂不堪。所以,我們決不能置個人利益、局部利益於集體利益、整體利益之上,因為集體利益本身就包含著正當的個人利益和長遠的局部利益。我們所謂的“集體”,是代表全體成員利益的集體,它本質上體現著所有個人和局部的利益,如果有矛盾,為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人民大眾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覺悟的先進分子必要時都應犧牲自己的利益。
唯其如此,才能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係。因此,我們應該弘揚傳統而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堅持用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作為我們精神生活中的基本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唯有同這一價值取向相結合,才能健康地發展。”
司馬謀說完之後,柳浩天的臉上露出了震驚的神情,如果說,之前他對於司馬謀的觀感隻是出於彆人的介紹,那麼此時此刻,柳浩天對於司馬謀的認知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柳浩天看出來了,司馬謀絕對是屬於那種學貫中西融通古今的絕世大儒。
就在司馬謀剛才那段簡短的論述中,他竟然引述了多位國家大佬的經典論述,而且在他講話的過程中,全程沒有任何的尿點,所有的一切都是信手拈來。
柳浩天非常清楚,要想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最起碼的要求,那就是對於自己所看過學過的內容一定要深刻的烙印在腦海中,隻有達到過目不忘這個級彆,才能做到這一點。
而柳浩天之所以能夠如此輕鬆的回答出司馬謀剛才的那個問題,並避免其中的陷阱,就是因為柳浩天對於這個問題同樣有著極深的認知。
而此刻,司馬謀的表現,讓柳浩天真正的意識到,眼前這個年輕的教授絕對是有真才實學的。
此時此刻,學生們都看傻眼了。要知道,南一大學那也是985、 211的名校,而且排名非常靠前,這些學生們的知識功底相當紮實,再加上有司馬謀這位頂級老師在前麵引路,他的這些學生之中高手如雲。
但即便如此,這些人在聽著自己的老師和眼前這位黑鐵塔般的人物對話之時,也全都目瞪口呆。
因為他們兩人所討論的這些內容,遠遠超過了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量。
柳浩天眼珠轉了一下,突然笑著說道:“司馬教授,對於你剛才的這個回答,我給你100分,你的確是高手。”
司馬謀冷冷的說道:“沒有彆的事兒我就要回去了。”
柳浩天立刻說道:“司馬教授,不著急,我還有事情向你請教?”
司馬謀斜著眼睛看著柳浩天。
柳浩天說道:“司馬教授,我聽聞有一些省級的領導慕名而來,想要請你出山當他們的高參,為國家的發展出力獻策,卻全都被你拒絕了。
但是,從我所了解的情況來看,雖然你的才華橫溢,雖然你才32歲就已經成為了教授,但是你卻沒有房,隻有一輛破破爛爛的漢蘭達,那麼請問,你認為以你的才華,留在大學教書會不會有些太浪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