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出征,祭旗(1 / 2)

餘誌乾離開過長安三次,第一次是前往登州救災,第二次是前往山南道治療瘟疫,第三次是自己偷偷的跑出去。

第一次的時候,餘誌乾是以太子身份出行,而且因為是賑災,一切從簡,身旁的士卒也不是很多。

第二次更加的匆忙,還未準備完全,就匆忙的上路,至於第三次,知道餘誌乾離開長安城的人並不多。

這一次是餘誌乾第四次離開長安城,也是最為隆重的一次。

一月二十日,長安城的積雪還未融化,但是長安東城門外卻熱鬨非凡。

餘誌乾在兩天前和自己自己父皇達成了各種共識,最終餘誌乾退位成功,自己的兒子餘波,一個不到三歲的奶娃成功登上了皇位,而太太上皇也就是餘誌乾的父皇,負責監國,而現在已經成為太上皇的餘誌乾,則領兵出征高句麗。

穿越過來不到五年,餘誌乾完成了一個身份三連跳,從太子到皇帝,再到太上皇,如果自己的兒子也和自己一樣不是很靠譜的話,也許餘誌乾還能和自己的父皇一樣再升一級,成為太太上皇。

太太上皇這個稱呼怎稱,至今沒有人能夠回答,畢竟曆史記載至今,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禪位有過一兩次,而且一般都是老皇帝年邁,但是老皇帝身強力壯時候禪讓給了餘誌乾,餘誌乾又在年輕力壯時候急流勇退禪讓給自己奶娃孩子這種事情,曆史就沒有過。

所以餘唐帝國出現了太太上皇這個稱呼,就連史官也在思考著,如何給太太上皇稱謂,至於禮部官員早就一臉懵逼的看天,嘴裡念叨著,不合禮數,不合禮數!

誰都知道不合禮數,皇位被當成兒戲的來回禪讓,傳出去以後天下人怎麼看皇家?

對於天下人的看法餘誌乾還是有些在乎的,畢竟這是老餘家的江山,餘誌乾沒打算傳承萬事,但是至少也有傳個六七八百年什麼的,所以偷偷摸摸的也有派人在長安城之中調查過。

結果就是,百姓根本就沒有關注皇帝禪位這件事,對於百姓來說,能夠吃得飽,穿得暖,比什麼都重要,現在長安城百姓家裡過年都有肉吃,有新衣服穿,誰當皇帝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很重要,隻要皇帝不搶他們碗裡的肉還有飯就行了。

當然了,如果現在有人要造反的話,基本上不可能,因為造反就是相當於砸了百姓的飯碗。

長安城東門,早上九點,太陽已經掛在半空之中將一夜的寒冷吹散,溫度開始慢慢的提升。

朱雀大道上每隔兩米左右就站著一名軍士,手持長槍,身披甲胄威風凜凜的站在兩側,而百姓們則在這些軍士身後,低聲的討論著。

“聽說了嗎?太上皇要親征!”

“知道,不然的話,今天來這裡乾什麼?不就是想要看看太上皇的英姿嗎!”

“那個高句麗在哪裡?需要如此大動乾戈嗎?”

現在的百姓的地理知識真的不如未來幾歲的孩童,大多數百姓一輩子都在一個地方生活,除了縣城之外根本不知道哪裡是哪裡,更不要說高句麗這種外國。

“好像在北麵,我也不知道,沒聽人提到過!”

聽到這人說話,身旁一名老頭立刻笑了起來,看向這名中年人:“不讀書還沒有腦子嗎?怎麼能在北麵,在北麵為什麼不從北門出發而是從東門出發?”

老大爺不知道高句麗在那裡,但是還是有一些生活經驗,聽到老大爺的話,大家紛紛點頭,覺得十分有道理,這個時候中年人聽見之後,漲紅了臉:“也許是因為從東大營調兵,這才,這才從東門出發!”

“切!”

“……”

百姓議論紛紛,而餘誌乾這個時候也從皇宮之中乘坐著六駕馬車緩緩的從宮門離開,手中還抱著自己的閨女,至於當今皇帝餘波小同學則眼巴巴的看著餘誌乾,用手緊緊的抱著餘誌乾的大腿。

餘波穿著小龍袍抱著餘誌乾大腿,看著餘誌乾:“父皇,兒臣要抱抱!”

餘誌乾瞪了一眼餘波:“你現在是皇帝了,要自稱朕不是兒臣知道了嗎?”

“抱抱!”

“你是大孩子了!”

“抱抱!”

看著餘波就想要抱抱,餘誌乾不由得揉了揉自己的腦袋,將餘波給抱了起來,看向馬車裡自己的父皇:“父皇,波兒就交給您了,我會儘快結束戰鬥回長安!”

聽到餘誌乾的話,老皇帝點了點頭,看著餘誌乾,思索了一會,最後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乾兒,戰場不同彆的地方,到了戰場之後,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知道了嗎?”

餘誌乾聽見之後點了點頭:“父皇,我知道!”

“記住了,這場戰爭,哪怕我們打輸了,也可以卷土重來,但是如果你出了任何危險,我們就真的一敗塗地,本來我不準備讓你去……”

老皇帝開始絮絮叨叨了起來,餘誌乾臉帶微笑的聽著,現在的老皇帝不是以老皇帝的身份和餘誌乾說話,而是以父親的角度說話,話語之中透露著濃濃的關心,說了半天最後又從兜裡拿出了一個小荷包遞給了餘誌乾:“這是裡母後給你縫的平安符,你隨身帶著,還有就是高句麗那邊天氣……”

餘誌乾不斷的點頭聽著,當馬車進入朱雀大街的時候,餘誌乾就徹底的聽不到皇帝說的是什麼了,周圍的百姓看到皇帝的車攆之後,立刻大勝的歡呼了起來。

“萬勝!”

“萬勝!”

“萬勝!”

“……”

除了萬勝之外,還有人大吼著皇帝萬歲等等,餘唐帝國最重軍功,每一個百姓都有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的準備,但是餘唐帝國雖然邊境不斷的有些小摩擦,也都是餘唐帝國將敵人按在地上來回摩擦再摩擦,所以不少人無法參軍報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