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雨水浸泡之下又容易滋生時疫,叫當地自救已然是捉襟見肘應接不暇,隻能祈求於朝廷。
為這場停不下來的雨,康熙爺已然是好幾日都未得好眠了,派兵救災、撥銀撥糧,偏這會子又同叛軍打著仗,國庫都有些捉襟見肘了,這般焦頭爛額之下,朝廷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大人又在早朝之時提起了流言一事,望天子自省。
這話便是指責康熙爺這個做皇帝的德行有虧,這才惹得老天動怒,施以天災懲罰。
“想大清自立以來,多是風調雨順之年,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然自元後崩,繼後薨,叛軍迭起,大清也隨之動蕩,自三月裡那吳三桂登基,則更甚之。”
“京中常有言,皆因後宮不穩則前朝不穩,天下不穩,還請萬歲爺自省,肅查後宮之亂,齊家才可平天下事、、、、、、、”
這會子站出來說話的是諫官楊雍,他是兩朝老臣了,是個極剛正不阿之人,最是敢言旁人之不敢,自京中也漸流言四起,旁人都不敢說天子如何,偏他就敢站出來,說了這番話去。
有了楊大人帶頭,下頭自然有不少附和的聲音。
康熙爺心中自是不認同的,他自登基以來,一貫勤勉,為戰事為災害夙興夜寐,著實當不得起德行有虧一詞,更不認為後宮出了亂子這才引得所謂的天罰。
可天下凡有災害,自古皆是這天子的不對,他沐天恩以登基,凡天有吉兆示下,那功勞必是他的,然相對的,凡有不好,那也必是他這個做天子的不好。
康熙爺心中無奈至極,可又怨不得楊大人和眾人,便隻能請了欽天監大人來,好好推演測算一番,看看這大雨還得有幾日將歇,他可祭天自省,卻不能平白受下頭大人們驅使,若無用,豈不是更叫人說他的不是,說他不心誠。
“眾愛卿皆言朕當自省,然朕之言行在眾卿眼下,若有不軌,何不早早提醒,偏此言同大雨連接於一處,開壇祭天是一法,如何救災救民於水火更是重中之重。”
“待欽天監推演之前,眾卿當集思廣益,共克時艱,眾卿當知此災已至,不如寄望於己,若使得,朕恨不得親自下了這高堂,親自救了百姓去,而不是一味自查自省。”
康熙爺剛落下這話,眾臣當即跪拜高呼,一呼皇上仁心,二呼保重龍體,可用救災之人千千萬,天子何必躬親。
康熙爺冷眼瞧著,心中怒氣不減,且看下頭這些一個個,他什麼都不做的時候說他言行有虧,當自查自省,他眼下想儘心儘力了,又要他好好在這皇位上待著,好好保重龍體,翻來覆去都是這些人的理兒,真真可笑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