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夏未然的意料,華偉拒絕了她的幫助:“沒有事,不需要來幫忙,謝謝好意。”
仔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縱然孩子再惹人生氣,可父母總會無條件地原諒,這樣的事,夏未然從小到大見過許多次,或是在新聞報道裡,或是在身邊。哪怕孩子做的事已經刷新道德底線、觸犯法律界限,父母依然可能選擇原諒、包庇。
“我無意傷害小明。”夏未然首先表明立場:“我隻是想要幫助你們,了解小明學武的意圖,然後……”
說服小明放棄,或者,有極小的概率,小明的理由打動了夏未然,她將放棄勸說,並幫助小明達成心願。
“那個臭小子!”華偉摟著白夢星,麵上帶著心疼和不滿:“還能有什麼意圖?不過是看人家去學,看人家宣傳的熱火朝天,他就非要跟著去學!”
說白了,就是跟風。自己沒有判斷能力,受到廣告宣傳的引導,選擇盲從。
夏未然一下子就想起了隔壁鄰居家的小弟弟。她上三年級時,縣裡的武校到村裡招生,隔壁鄰居家的小弟弟也像小明一樣,吵著鬨著要去學武。可惜,被家裡人揍了一次之後,就輕易地放棄了這個夢想。等到家人再提起時,小弟弟也隻是跟著笑笑,早已不記得當初為了夢想而鬥爭的樣子。
那,學當初隔壁鄰居家那樣,把小明按住揍一頓?
夏未然看了一眼華偉兩口子,感覺他們不會接受這個提議。
要不然,自己悄悄地把這件事給做了?
找到小家夥,套麻袋揍一頓,逼他答應不再念叨著學武。
不行不行!
這個念頭剛一冒出來,立刻就被夏未然自己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