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內地的情況不同,香江沒有第三方經營的影視城。
香江電影的曆史源遠流長,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江的電影公司就開始出現,到六七十年代蓬勃發展,八九十年代達到了頂峰。
當時香江一年出產的影片,數量達到了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好萊塢。
由於很多電影公司屬於家族企業,習慣了各自為政,大的電影公司都擁有自己的片場,而這些片場不少都集中在九龍塘地區。
久而久之,九龍塘就成為了香江的影視拍攝基地,特彆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香江電影出現了衰退的局麵,不少電影公司紛紛倒閉,支撐不住的大電影公司也想方設法節約成本,不少片場被合並或者出租共用,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嘉寶影業的片場在其中規模不是最大的,不過設施設備相對同行而言比較先進,所以按照計劃,《縱橫四海》的部分鏡頭就在嘉寶片場之中拍攝。
其實燕京影視城的設施條件比這裡更好,但嘉寶也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是嘉寶影業拍過多部警匪、黑幫的動作片,道具的數量和質量非常高,尤其是槍械武器方麵,品種更是豐富,很適合《縱橫四海》的拍攝需求。
其次嘉寶影業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武師和特技團隊,在動作戲方麵優勢很大,而且運用威亞的經驗更是比國內來得強。
威亞最早就是香江的武戲導演發明出來的,到現在成為了國內外很多影片拍攝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羅凱來到嘉寶片場的時候,攝影棚裡正在拍攝一場動作戲。
在巨大的綠幕背景前麵,幾位演員被鋼絲高高吊起,穿著古代戲服手持寶劍來回飛蕩,看起來頗為驚心動魄。
而下麵還有十幾人正陷入激戰,刀光劍影呼喝聲聲,顯得相當激烈。
孫秀雯介紹道:“這是我們正在拍攝的《東方劍俠》,準備四月份上映的。”
羅凱點點頭。
他看得出來對方正在拍攝的並不是武俠片,而是時下頗為熱門的仙俠片。
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武俠片在香江頗為流行,但很快被警匪片和黑幫片給取代了,現在這兩類動作槍戰片也不行了。
嘉寶影業顯然是在追尋電影的新潮流,所以投拍這種在年輕人裡麵頗受歡迎的新類型電影。
但是說實話,羅凱不是很看好嘉寶影業的努力。
因為最近幾年國內的仙俠片以撲街居多,幾部投資過億的仙俠片全都票房慘淡,雖然他對香江的電影市場並不是很了解,可市場的潮流動向還是相當清楚的。
最重要的是,仙俠片如果沒有大投入,那真的拍不出好片子來,尤其是特效方麵的投入必須要高,否則很難得到如今眼界極高的觀眾的認可。
當然這些話羅凱是不會當著孫秀雯的麵說的,那太過失禮了。
所以他靜靜地觀看了片刻之後,就和孫秀雯去了同攝影棚相連的另外一座棚子裡——嘉寶武班的訓練館。
訓練館的麵積跟攝影棚差不多,裡麵主要分出兩塊區域,東片擺著三座練習擂台,西塊排布著不少健身器械,其中就有羅凱最熟悉的木人樁。
擂台上,兩對武師正在拳來腳往地切磋,還有十幾個人操練著器械,他們大都很年輕,穿著緊身的背心或者練功服,肌肉鼓鼓健碩強壯。
“爹地!”
讓羅凱感到意外的是,孫秀雯居然衝著站在擂台前的一位男子喊了一聲。
對方看起來不過四十來歲的模樣,身材不高但虎背熊腰肌肉虯結,身穿黑色的背心和短褲,露出布滿了紋身的粗壯胳膊和大腿,顯得十分彪悍。
聽到孫秀雯的呼喚,他轉過身來,粗豪的臉上露出寵溺的笑容,大步過來問道:“雯雯,你怎麼跑這裡來了?”
羅凱注意到一直緊跟著自己的吳嘉榮吳少,在對方過來的同時悄悄後退,居然躲到了自己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