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武後這邊寬宏了,但是其他一些早就對武後有不滿的人卻是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搞風搞雨。
宮中出現了一條奇怪的流言,說是李賢是韓國夫人所出,因為武後不允許韓國夫人入宮,這才被記在了武後名下。這種流言其實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肯定是假的。武後生下李賢的時候,剛剛被封後沒多久,一直到武後做了皇後,榮國夫人才帶著武順他們母子來了長安。畢竟,武後沒有封後之前,是沒有資格讓娘家的母親乃至姐妹得到加封的。也就是說,李賢出生的時候,武順最多也就是剛跟李治認識,難不成兩人還沒認識,武順肚子裡就揣了一個了?
但是很多時候,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造謠的人是不會管謠言到底是不是符合邏輯的,他們隻需要讓人心不寧就行了。除此之外,又在那裡添油加醋,說武後如何嫉恨武順得寵,暗中威脅,逼武順離開,不許她再進宮,武順因此才鬱鬱而終雲雲。
這些暗中散播流言的人攪渾了水之後,自個就隱藏起來了,而流言也開始越變越誇張起來。
武後聽說之後,簡直是勃然大怒,她從來跟心胸寬廣搭不上邊,女人不狠,地位不穩,像是武後這種自身沒有什麼根基的,為了保障自身的地位,做事隻能更加雷厲風行,殘酷無情,要不然,你稍微表現得有些軟弱,那麼,其他人就會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鬣狗一樣撲上來。
因此,在李治和賀蘭敏月一塊兒為武順的死傷心的時候,武後卻是將宮廷內外都犁了一遍,再次向彆人宣告她這個皇後,不是什麼花架子,你要是敢小瞧了她,她是會殺人的!
這卻引起了李弘的不滿,李弘嘛,其實人不錯,不過,他出生以來,並沒有受過什麼挫折。他懂事的時候就被冊封了太子,武後又是個權欲心非常重的人,李弘這個太子嘛,一方麵年紀小,另一方麵,他父母實在是太能乾,也沒多少他能發揮的餘地,所以,他實際上沒乾過什麼實事,也沒受過什麼打擊,有著一副原本不應該存在皇家人身上的柔軟心腸。自古以來,皇家人就算是不都是鐵石心腸,爛好人都是走不長的。很倒黴的是,李弘明明有一個切開黑的老爹,和一個除了長得白,哪兒都不白的老娘,卻居然有點聖母心!他瞧著自家母後大開殺戒,難免心中有些想法。
武後很少會在李弘麵前顯露自己的殘酷,這也讓李弘對武後並沒有多少敬畏,因此,李弘直接就在武後麵前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武後心裡很惱火,她對這個名義上的長子自然是有感情的,因為李悅也就是最不懂事的那兩年在她跟前長大,之後,武後好幾年身邊都沒有孩子,等到李弘誕生,武後又因此穩固了自身的地位,因此,武後其實對李弘頗為疼愛,後來她陸續生下來的三個兒子在武後心中的地位其實都要低上不少,李弘身上是真正寄托了武後的很大期待和母愛的。結果呢,到頭來,這個一直以來得到了最多的母愛的孩子,居然是個屁股都不知道該往哪裡坐的貨色。
武後熟讀史書,她難免想到了一個與李弘有些相似的人,那就是惠帝劉盈。這位也是個奇葩,呂後幾乎是被劉邦騙婚,婚後也沒過上多少好日子,劉邦在外頭浪蕩,呂後在家為他生兒育女,奉養父母,甚至還得養著劉邦的私生子,劉邦做了個亭長,在外頭揭竿而起造反了,呂後卻是因此被牽連,一大家子身陷囹圄,一直到劉邦成了氣候,呂後才算是自由了。結果等到後來楚漢相爭,呂後和劉太公都落到了項羽手裡,劉盈跟他姐姐魯元公主多次被劉邦拋棄,呂後好不容易被放了回去,結果劉邦身邊已經有新人了。要不是呂家得力,劉邦多半是要廢掉呂後,另立新人的。饒是如此,戚夫人也給呂後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結果呢,劉盈這丫的,居然是個胳膊肘往外拐的,劉邦死了,呂後要報複,結果,他硬是跟呂後對著乾。劉如意當年幾乎奪走了他的太子之位,結果他卻一力庇護,等到劉如意一死,就徹底跟呂後翻了臉。這很讓人懷疑劉盈到底是不是呂後生的。
一想到史書上劉盈那些堪稱是腦殘的行徑,武後就各種膩味,她頓時就覺得李弘這個兒子不順眼起來。武後可不是什麼會耽於兒女情長的人物,既然覺得李弘是個靠不住的,對李弘就有些不那麼客氣了,這著實讓李弘有些不舒服,又跑到李治那裡去告狀。
李治並沒有覺得武後哪裡做得不對,這等嚼舌傳謠的,看似隻是牽扯到了武順這個過世的韓國夫人,實際上卻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尤其,這事對於李賢是一個很大的傷害,這直接質疑了李賢的血統。這年頭,嫡出和庶出絕不是一回事,如果李賢真的被人視作是武順之子,那麼不僅是庶出的問題了,甚至要上升到奸生子這個層麵上去,李弘居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去給那些傳遞謠言的人喊冤,那李賢又是何等無辜呢?
不過,李治對李弘還是很寬容的,他隻是稍微提醒了一下,也沒有再多說什麼,李弘本身就是個心腸柔軟的,一聽這事居然對自己的弟弟有這麼大的傷害,頓時也跟著愧疚起來,趕緊回去安撫李賢去了。
哪知道,李治這邊擺平了李弘,反倒是賀蘭敏月心裡頭不舒服了,她同樣有些疑神疑鬼,自個母親的死,是不是真的跟姨母有關呢?
也正是在這個微妙的時候,賀蘭敏之一路疾馳,終於返回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