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跟李顯和李旦顯然是不同的,這家夥根子上跟自家親媽就不是一個立場,兩個弟弟一直逆來順受,李賢卻是非常有反抗精神的。
在李悅看來,李賢論起地理位置比自己優越多了,為什麼當年吐蕃是大唐的心腹大患,為此,大唐嫁了一個公主給鬆讚乾布,還為了拉攏吐穀渾,給慕容家也嫁了一個公主。無非就是吐蕃的軍隊從高原下來,就能直接威脅到甘肅和青海,距離關中也就沒有多遠了。
可以說,如果中間沒人攔截的話,吐蕃的騎兵花費個幾天的時間,就能兵臨長安城下。
高原那邊如今發展還不錯,李賢學著李悅,用各中手段從中原搞了一堆移民過去,另外就是,他將吐蕃原本那些頑固不化的貴族都乾掉了,解放了農奴,給他們分田分地。這本來就是吐蕃原本基數最大的一個階層,如今這些農奴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自然會極力擁護李賢的統治,對李賢那叫一個肝腦塗地,但凡是李賢想要打仗,他們分分鐘就能集結出十萬大軍出來。
所以,若是李賢有心,其實要比李悅名正言順得多。
大唐是個看重血統的朝代,起碼前麵幾代皇帝,全都是嫡出,便是李隆基,當初為了讓他登基名正言順,哪怕他母親已經死了,李旦還是將竇氏扶正了。不過這之後就沒這樣的事情了,李隆基大概是為了防止再出現一個武則天,一輩子都沒有立過皇後,他後宮之中,前半輩子是武惠妃,後半輩子是楊貴妃,搞笑的是,楊貴妃原本是武惠妃的兒媳婦。這就導致了李瑁這個倒黴鬼是彆指望有登基的希望了。而楊貴妃入宮的時候,其實李隆基年紀已經不小了,所以,楊貴妃一直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李隆基也屬於那中兒子多了不心疼的,這家夥廢太子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曾經一日廢三子,最後一個太子李亨當年被逼到離了兩次婚,也難怪李隆基後來做太上皇的時候過得苦逼了。當年他對自個兒子比這樣殘酷多了,李亨還算是要臉麵的,沒讓李隆基直接暴斃。不過,李隆基之後,皇室的威嚴雖說不至於蕩然無存,但是,也沒那麼多講究了,亂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到後來,能有皇子宗室敢做皇帝就不錯了,自然不會考慮什麼嫡庶。甚至對於那些權臣權宦來說,出身差一點的更好控製,起碼不會有太過難纏的外戚。
不管怎麼說,李賢是正兒八經做過太子的,當年所謂的謀逆雖說後來沒有推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就是被構陷的。就算是真的,在這個時候,作為李家的兒子,反武才是政治正確。
所以,就算是覺得李顯李旦是扶不起的阿鬥,這不還有李賢嗎?乾嘛舍近求遠,來找李悅呢?難道就以為李悅名義上是李治的弟弟。這些家夥其實想要徹底推翻高宗一朝以來的政策?
李悅難免有些陰謀論,他才不相信那些搞政治投機的人的德性,正兒八經要擁立李家人的,一般不會考慮旁支,像是狄仁傑這中即便深受武則天的信任,但是又一直堅定地站在李家這邊的,他們還是覺得選武則天的兒子比較好,起碼不會引起武則天的反彈,真要是選了個跟武則天無關的,這位破罐破摔,回頭還不知道要搞出什麼事來。
不過,叫李悅覺得搞笑的就是,他們這些人到頭來也沒想到,其實自己也是那位生的!搞到最後,真的是肉爛在鍋裡,便宜不了彆人。
蘇倇如今還年輕,蘇味道當日也沒真的跟他說得多明確,因此,這會兒麵對李悅的問題,蘇倇隻是愕然,然後有些期期艾艾地說道:“那個,或許是因為藏王也是女皇陛下的血脈的!”
李悅搖了搖頭,也沒有對蘇倇如何,隻是說道:“多謝令尊厚愛,不過孤卻是沒有這份心思,如今琉球這邊,對外開拓還嫌人口不足呢,哪裡能抽調出軍隊到中原去!何況,孤是真沒那個心思!回去告訴蘇閣老,孤自然是希望陛下還政李唐的,但是,陛下選誰是陛下的事情,孤如今說是李家宗室,實際上隻是宗藩,卻是不好隨便插手!”
蘇倇不是一個合格的說客,他實在是太年輕了,許多事情根本搞不清楚,因此,他最終隻得作罷,老老實實離開了。
蘇倇離開之後,李晞從後麵跑了出來:“阿耶,你真對那個位置沒興趣?”
李悅挑了挑眉毛:“怎麼,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