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雲錦與朱氏、葛氏說了遇上鄒家人的事兒。
“也是巧,”朱氏道,“不過能接父母來過年的商人,肯定是在這兒有些積攢的,是個大鋪子也不稀奇。”
葛氏頷首,半晌,遲疑著道:“他家說得在理,尋走過各處的商人也是條路子,先前在北地替我們收殮了二姑與江家兄弟的那一位,他也說過自家從前是行商的吧?”
顧雲錦記得那老漢:“也不知道他在北地如何了。”
朱氏提議道:“不如我們去北地尋一尋?”
“隻我們幾個?”顧雲錦擰眉,她並非沒有這個想法,隻是兄弟們都出征了,她們幾個往北地去,頗有風險,便沒有提。
“狄人眼下無暇顧北地。”朱氏道。
這是實話。
陣線前壓,狄人有人力也會放在守衛山口關與鶴城上,便是出兵,也不會選擇北地這座空城。
幾人商議過後,決定再等幾日,估摸著蔣慕淵和向威的兵力壓到山口關時,便往北地去。
原是三日後出發,卻不想一直飄雪,天亮時還未停。
朱氏看過天色,明日怕是風雪更大,幾人乾脆咬咬牙,趁著雪還不算大,袁二、朱氏、顧雲錦與念夏,四匹快馬往北地出發。
除了落雪,這一路還算順暢。
北地看著比他們前一次離開時,更加蕭瑟了。
雪幾乎未化過,反而又高了幾分,原本還有些堅持留在北地的百姓,也終是熬不住,陸續離開了。
向威不是沒有動過往北地駐軍的心思,隻是,狄人未打退,逃難的百姓不會回來,空有駐軍,對著一座被冬雪覆蓋的空城也無用。
興許等雪化了之後,朝廷動員幾波,才能漸漸地有些人氣,但真正的重建,需要在戰事終了之後。
顧雲錦等人去先前老漢收殮遺體的院子、也就是顧微身前住的地方尋找,卻空無一人。
“莫不是也離開了吧?”念夏問道,“明明說了不走的。”
“他腳有傷,想走也不好走,”朱氏道,“我們再尋尋。”
北地占地在這兒,便是個空城,也不是這麼好找人的,等真的尋到那老漢時,時間已經不早了。
老漢瞧著比先前更消瘦了,兩頰凹陷,顯得眼睛格外大:“來尋老頭子的?老頭子前回說了,這把年紀不折騰了。”
顧雲錦道:“我在整理西域一帶的資料,翻看了不少行商旅人的手抄、筆記,隻是年代久遠,不夠完備。
而老人家你是親身走過的,你能給我們很多幫助,而這份地圖、訊息,往後不僅能給官兵們引路,也能給新上路的商人們一些保障。
興許,我們也能找到讓狄人不能輕易犯境的手段。”
老漢的眼睛沉了沉。
為了說服老漢,顧雲錦有拓印一部分地圖,攤開給他看:“這裡還有一些空白,我找到的資料尚有矛盾,想聽聽老人家你的看法。”
這一趟,顧雲錦做了兩手準備。
老漢能隨他們回裕門關,那是再好不過,若他堅持不離開北地,顧雲錦帶了紙筆,就在這兒聽他口述,說多少記多少算多少。
老漢接了過去,看著看著,眼睛就熱了,他點了點地圖的邊緣:“這個沙丘,老頭子的兄弟們就死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