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二忙道謝,又說銀錢上不用省著,議程裡用得到的東西,照著好的給念夏,若是開支不夠,隻管問施幺開口拿就是了。
胡範氏見他爽氣,也信任自己,越發覺得這人極好,她也要把事情辦好。
趕在袁二離京之前,胡範氏把單子列了,拿來給他過目。
拿錢辦事,錢該拿,事必須辦好。
離京沒有幾天了,蔣慕淵也忙得腳不沾地。
人還沒有走,文英殿裡都知道消息。
戶部幾位大人見了蔣慕淵就搓手,恨不能這位是財神爺轉世,此番往南陵去,能給他們把金山銀山搬回來,解燃眉之急。
朝堂內外,缺銀子,也缺人,無論是文臣武將,都出現了極大了缺口。
而銀子與人,從來都是相輔相成。
募兵、選拔官吏、發展水利農業商事,哪一樣不用砸銀錢?
這捉襟見肘的日子,實在叫人頭發都愁得掉光了。
蔣慕淵明白戶部官員的欲言又止。
前些時日,底下還上過折子,請示來年開恩科之事。
甭管新考出來的進士們能不能用,好歹名頭足了,曆練一兩年,也能有起色。
吏部甚至琢磨著,給一些州府裡不入流的小吏們一次晉升的機會。
就好似劉師爺那樣的人,科考水平不行,再考三年也不會有高中的可能,但是,他們在衙門裡做過事,知道整個縣府是如何運轉的,經驗豐富。
大官任不了,做個小地方的二把手、三把手倒是能勝任,也能輔佐新上任的年輕官員,領一領路。
既是缺人,自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聖上心裡也有數,朝會上提了幾次,文英殿裡亦一番商討,最後定了章程。
文書一道道往下發,京城是消息最快的地方。
劉師爺站在官府告示牌前,老淚縱橫。
他這把年紀了,不止在叛亂中沒有丟了讀書人的氣節,更從喬靖手裡保住了命,到京城走了一遭,原以為這個結局已經是人生之大幸了,沒想到還能有這樣的機會。
劉婦人前些時日也抵京了,照著袁二留下的提示,通過施幺見到了老父。
父女兩人抱頭痛哭了一番。
有肅寧侯府和寧國公府的撫照,他們在京中的生活是不愁的,但習慣了自力更生,委實不願意閒下來。
劉師爺尋了個書館,他的字還不錯,抄些開蒙的書冊托書館買賣,要價不高,白日在館裡坐著,附近小童們有不懂的來問,他也教得仔細,名聲出去了,生計也好了許多。
劉婦人就在書館附近支了個小攤,賣些蜀地點心,補充家用。
父女原以為,往後的生活就是這樣了,沒想到旨意一下,他能去當個正兒八經的官了。
京城繁華,沒見著時都想見見,看過了,故土念在心中。
誰不想落葉歸根?,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