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太醫反倒是樂嗬嗬的,他與皇太後性格,你來我往討價還價了一刻鐘,給皇太後多添了半盆冰,又允了每日多吃一顆糖。
皇太後獲得了勝利,心情愉悅許多。
小曾公公搬來了棋盤,由皇太後執子先行。
皇太後開局雷厲風行,落子極快,烏太醫慢悠悠的,有條不紊。
等他落子的工夫,皇太後問道:“你家那幾個兒子、孫子的,你沒讓他們跟著南下?”
“老頭子不管,”烏太醫說得毫不在乎,“他們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事兒,老頭子摻和不動,還是來跟您嘮嘮家常,陪您下棋的好。”
烏家幾代行醫,入太醫院為官的隻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是在醫館裡坐堂,或是背著藥箱走南行北曆練的。
京城眼看著要有一場戰事,一旦打起來了,必有傷員。
醫者仁心,他們想留下來救治,烏太醫又怎麼會一味反對呢。
皇太後聞言,捏著棋子笑了笑:“哀家也老了,老得不願意摻和煩心事,隻想含飴弄孫,可哀家真不管,卻是不行了。”
“您管了,也沒見得能管住。”烏太醫嘀咕著。
他平素在慈心宮,都是聽得多說得少,皇太後嘮的家常,可不是尋常的家長裡短,他畢竟是臣子,不好指手畫腳。
可到了這時候,烏太醫也沒有那麼多忌諱了,皇太後更是不介意聽他一些實話。
烏太醫見皇太後苦笑,又道:“‘含飴弄孫’這四個字,最適合您了。”
這下子,皇太後哈哈大笑起來。
聖上出京,把孫仕、孫栩都帶走了。
不過,皇太後最寵愛的是祐哥兒,哥兒還在她身邊,隻是她抱恙,怕小孩子身體受不住,就沒有帶在跟前。
至於含飴,她的確最最歡喜了。
“哀家最疼的孫兒明明是恪兒,”皇太後笑著道,“等恪兒媳婦生了,哀家要看看是多麼討人喜歡的一隻猴兒!”
棋下了一日,有人陪著說話時,皇太後心情還挺好,可等夜深人靜了,難免還是會有起伏。
向嬤嬤就在跟前伺候,自然知道她老人家的情緒。
皇太後其實並沒有那麼豁達。
聖上走後,軍報依舊送入京城,百姓們看著那一匹匹往宮中去的快馬,交頭接耳議論著狀況。
龐登的大軍到哪裡了?北地軍是不是接到入關的旨意了?他們要何時才能抵達?肅寧侯那兒又是什麼狀況了?
陸陸續續的,還有不少人家出京。
他們在聖上啟程時候沒有掰扯明白,或者是原不想走、卻又改了主意,猶猶豫豫著,最終還是決定南下。
這其中便有楊家。
楊家自打當時分家之後,除了各種紅白事、逢年過節等不得不湊到一塊的日子,是儘量能不來往就不來往。
楊昔豫落榜,臉上不好看,但科舉這一路,有起伏是常事,一次不中實在很正常。
可偏偏,王琅在蜀地立了大功,大夥兒一陣吹噓,沒少把曾經同樣有才名的楊昔豫拉出來鞭撻。
這就讓楊家麵子上難堪極了。
此番京師動蕩,楊家其他幾房說走就走,根本不跟長房打招呼,恨不能往後能一支在京城,一支在江南,疏遠透了才好。
等楊家長房回過神來,再糾結兩三天,急匆匆上路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