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台
津衛東北角的一個普通村落。
據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時,中原地區戰火紛飛,一大批來自山東、山西、河北的移民為了躲避戰亂,背井離鄉開始踏上了這北上之旅。
而在這些逃難的人中,有一個倪姓的家族,逃難到了津衛這裡,見到簇無人居住後,他們這一個家族就在簇安家落戶起來。
同時隨著這倪姓家族的落戶,這片無名的土地也就開始有了他的名字——倪家台。
在這倪家台的旁邊,有一條河經過村邊,就是這麼一條普通的河,卻成了倪家台村民們的‘生命之河’。
村裡所有土地灌溉所需的水源,全部都要從這條河之中截取,可是縱使這般,這河之中的水流還是有限的。
不過好在這整個村落都是一個大家族,大家在澆地灌溉的時候,也能互相商量,挨家輪著灌溉就是。
這麼些年,大家一直就是這般弄的,不僅相安無事不,隻要在不碰上災年的情況下,倪家台這塊,年年都能混個豐收。
可是這樣的幸福日子,隨著河對麵的土地被賞賜出去而有了變化。
因為河對麵土地的主人變成了一個勳貴的緣故。
倪家台的村民們,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樣,大家商量著取水灌溉了,現在的他們,每逢到了該給農田灌溉澆水的日子,都是他們頭痛難受的日子。
之所以這般,是因為掌管對麵土地的那位勳貴,寧願讓這河水白白向著下遊流去,也不讓他們搶水灌溉。
坊間傳聞,好像是因為對麵那個勳貴,雖然是獲得了封地,可是這種地的佃戶,卻是嚴重不足,以至於這麼一大片土地,他根本就照應不過來。
可是封地已經請旨要來了,也不能這般荒廢著,但是佃戶也不是那麼容易尋找的。
於是不知道是誰給那個勳貴出的主意,讓這勳貴控製住這河的水源,不讓河對麵倪家台的農戶們有水澆地。
這般一來的話,到了年底的他們,糧食沒收成,再加上還要交稅,無計可施的他們,也就隻能將這手頭的土地賣掉,變身佃戶。
真若到了那時候的話,勳貴這邊不僅佃戶有了,若是操辦的好的話,沒準整個倪家台的土地,都會成為他的另一片田產。
聽聞到這個建議的勳貴,事後也真按著這個去執行了,為了這事能成功,他還豢養了一批打手,這些人彆的事情不乾,專門就負責看著這條河流。
一旦發現對麵倪家台的村民搶水,他們就直接上前,拳打腳踢不,更是將那搶水的豁口堵上。
可是人總要吃飯,總要生活的。
倪家台的村民們,看著日漸乾涸的土地,還有那因為缺水,已經開始變得發黃的秧苗,村民們知道,若是再不給這些農田澆水的話,那田裡的這些莊稼,不出幾就會全部旱死。
事情到了這般境地,在這種不去爭水就可能會餓死的形勢下,終於有人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