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和五軍都督府,因為這突然來的一封奏章而徹底忙碌了起來。
因為弘治皇上的旨意,兩處主管軍伍的所在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調兵?從哪裡調兵?
更何況此次還是遠渡倭國,尋常沒有上過海船的士卒,更是想都不要想。
而因為時間倉促的情況下,兵部乾脆就又將目光投到了山東,定下調兵的衛所之後。
兵部就開始直接發文,甚至事急從權之下,這邊直接八百裡加急送信過去,告知對方直接坐船揚帆北上,直接去津衛報道就是。
另一邊分管將領的五軍都督府,此刻也是忙碌不堪。
無他,之前報上去的幾個名額,弘治皇上都不甚滿意,自從聽了之前朱厚照所言,未來可能會出現運輸能力供不上生產力,導致大批量的白銀滯留邇摩郡後,弘治皇上就開始對這統兵之饒人選上了心。
兵部調兵的請求,弘治皇上這邊早就已經同意並行文了下去。
可是這五軍都督府這邊,卻一直沒選出一個讓弘治皇上稱心的統兵之人。
到了最後,新寧伯譚佑出現在了名單之鄭
之所以這樣,五軍都督府也實在是沒辦法了。
新寧伯譚佑,崇安侯譚淵之曾孫、新寧伯譚忠之孫,是第四代新寧伯。
而弘治皇上在看到新寧伯譚佑這個名字的時候,一直糾結的心情,才終於是稍緩了一些。
新寧伯譚佑,弘治皇上到是知曉,他在現有的這幫勳貴之中,也算是一個異類了,雖然年齡還不到五十,可是卻已曆經四朝。
而且人生履曆更是豐富,成化六年,從十二團營中立威營的坐營官開始,接著八年後,出任南京協同守備,協助南京守備朱儀治事。
若隻是這般的話,也就沒什麼可的了,但是接下來才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僅僅隻是一年之後,這個還是在南京協助守備治事的譚佑,就被召回了京師,掌前軍都督府事的同時,並兼任神機營總兵官。
而在之後,更是太子太保,太保兼太子太傅,太傅兼太子太傅這般一路高升了下去。
而且這中間若是有什麼貓膩或者動作也就罷了,可是這譚佑的升遷,全部都是憑得自己的本事。
所以弘治皇上在斟酌過後,乾脆直接決定,此次邇摩郡統兵之人,就是這新寧伯譚佑。
接著就是一旨令下,弘治皇上直接將這新寧伯譚佑召至宮中,屏退眾人之後,弘治皇上更是將那邇摩郡可能遇到的情況,大概的跟新寧伯譚佑了一下,好讓他提前有個準備是其一。
其二則是想聽聽譚佑對於此事的看法和見地。
就這般,弘治皇上和這新寧伯譚佑一番長談過後,越發滿意的弘治皇上,乾脆直接命令譚佑,明日就動身前往津衛。
……
津衛。
現在的津衛,一片忙碌。
衛所自是不必多,武指揮使現在已經是一個頭兩個大,手頭的士卒,根本就不夠安排,也就好在現在下升平,沒有其他的動亂,否則的話,武指揮使根本無法想象可能會發生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