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梅嶺和鄱陽湖水匪。
這是盤踞在南昌府周邊的兩大土匪勢力,根深蒂固且盤踞多年。
朝廷數次派兵搜剿,可到最後均是一無所獲,有的時候甚至連對方的蹤影都無法尋到。
而那鄱陽湖水匪則是更甚,因為長期遊蕩在鄱陽湖中的緣故,影蹤難尋,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
之前還有人諫言,說派兵圍著鄱陽湖四周清剿一番,好找到這些水匪的營寨所在。
可是鄱陽湖浩瀚廣袤,牽扯進去的又何止是南昌府一處,想要搜尋,必須要和其他九江、南康、饒州三府聯動起來,方能成行。
但這鄱陽湖水匪,又不在對方三處地界搶掠。
那三處府衙憑什麼出兵出力配合你的行動。
所以這也就造成鄱陽湖水匪橫行多年,但官兵卻隻聽其名,未見其人。
不過縱使這般,鄱陽湖上的商船,還是絡繹不絕。
這期間除了一些已經提前打點清楚,對著鄱陽湖上規矩心知肚明的商船之外。
還有一些人,則是純屬於撞運氣的存在,因為鄱陽湖水匪雖然存在多年,但也並非日日不停搶掠,為了讓這條水路保持正常的商貿往來。
這些水匪除了收取一定額度的平安費之外,大多的時候,搶掠的行為更像是一時興起,或者說是奉命而為。
而因為鄱陽湖水匪這般時劫時不劫的行為。
到是也保留下來了鄱陽湖上水運的生機。
究其根本,實在是因為這條水路太過便捷了。
以京師為起點,經京杭大運河,轉道長江,繼而再由鄱陽湖改走贛江。
順著這條水路,幾乎能從京師直達福建,而且一路都不用換船。
比陸運所用的時間要減少一半不說。
而且這條路線,關卡也比陸運要少上很多,關卡一少,稅費自然減少。
這一點對於那些分毛必爭的商家來說,自是很容易做出的選擇。
這還隻是南下的船隻,之前皇上未下旨近海嚴查的時候,北上的船隻更為居多。
這些北上的船隻,大多是從福建漳州由陸路轉至贛江,而後經由水路,北上長江,接下來或進蘇杭,或北上運河途徑的各府。
而走私進來的諸般外邦貨品,也在這一路的運輸中漸漸被分割殆儘。
所以縱使鄱陽湖水匪存在,但是這條水路,卻並未荒廢,和那高昂的稅費相比,這一路上那點點平安費,又能費得了多少銀錢。
而今日的鄱陽湖上。
雖然沒了近海嚴查之前的盛景,但是和他處河道相比,鄱陽湖上的繁華,還是非其他河道可以同日而語。
在這北上南下的河船之中,有一葉扁舟,分外顯眼。
操縱這葉扁舟的老笠,靠著嫻熟的操船技藝,遊走在這一眾河船當中,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