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下。
所有的朝臣在聞聽到寧王所為之後,儘皆都是一副憤慨的模樣。
小太監宣讀聖旨之時,這些朝臣自是沒有膽量出言打斷,可是這邊小太監剛剛宣讀完畢,就要朝臣上前開始怒斥寧王所作所為,罵其大逆不道不忠不孝等等。
而且這般情形,在有了第一個人帶頭之後,後續出言附和的朝臣也開始變得越發多了起來。
朱厚照對此無感。
輕輕揮了揮手之後,大殿之下頓時安靜下來。
朱厚照掃視了一下朝臣,目光最後落在了一旁的小太監身上,輕輕吸了一口氣的同時,道:
“繼續!”
小太監躬身接旨。
將手中這份剛剛誦讀完的諭令放回托盤的同時,又伸手從旁邊拿起了另外一道金黃的絹帛。
要知道這段時間以來,天下動蕩,長江以南有寧王和興獻王兩人作祟,而在這中原大地上,白蓮教也是烽火不休。
如今也才僅僅隻是提了一個寧王而已,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就是興獻王的事情了。
想到這裡的一眾朝臣,神情瞬間又開始變得嚴肅起來。
小太監聲音高亢尖銳,衝著殿下的一眾朝臣呼喝道:
“眾朝臣聽旨!”
一道尖聲呼喝過後,大殿之下的一眾朝臣紛紛應答。
而這份旨意的內容,也確實是如眾位朝臣之前所料的那般,當先便提到了興獻王的事情。
隻不過讓眾朝臣意外不已的是,朱厚照對於興獻王的處置,和與寧王的孑然不同,僅僅隻是收回興獻王一脈的王位,並將興獻王囚禁於天牢之中外,根本沒有預料之中的牽連甚廣。
甚至就連那些之前附庸他的貴州軍戶,在這旨意之中,也僅僅隻是以一句將功贖罪輕輕略過,多餘的話語更是一句沒提,似乎根本沒有大加牽連的意思。
如此處置,讓在場的一眾朝臣意外不已的同時,卻又感覺理所當然。
無他!
那可是三十多萬的大明軍戶啊!
而且和朝廷其他各處的兵馬不同,這貴州行省的兵馬,也許是因為身處土司之地的緣故,這麼多年以來,戰力沒用削弱半分不說,反而因為處於那般環境之中,變得越發驍勇善戰起來。
就如之前他們在湖廣一地的表現,短短時間就將湖廣徹底攻下,如此強悍的表現,就眼下的大明而言,似乎除了太子殿下所訓練的那支虎賁軍之外,就剩下那九邊的邊軍還有一比之力了。
至於大明其他的軍伍,乃是是衛戎在京師周邊的京營,還是算了吧,這麼多年的安逸環境,早就已經消磨掉了他們的鬥誌。讓他們成為了一個徒有其表的空殼子。
要不然朱厚照也不會再大費周章,弄出了虎賁軍這支太子親軍。
有過,自是要懲罰。
而有了功勞,朱厚照和朝堂也沒有不賞賜的道理。
所以在宣讀完關於興獻王的處置之後,接下來就是關於此次南方動蕩之中有功之臣的賞賜。
首先。
京師之中,內閣的劉健和李東陽,維護宮中安全的譚小四,還有東廠的蕭敬等人,儘皆都在賞賜的名單之列。
其次。
此次南下的虎賁軍眾人,南直隸兵部尚書李洪峰等人,甚至就連行刺寧王和活捉李士實的趙忠檔頭,也出現在了賞賜的名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