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追求的是什麼,野心(1 / 2)

大片時代 老驢東來 9377 字 11個月前

(上架了,不多說,求首訂,求月票,求點讚,求打賞,求萌!)

聖誕過了,盛大的千禧年跨年也過了。

眼看著年關也在一步步逼近,陳天都依然每天都在瘋狂的拍攝,《無間道》的拍攝曆時四個多月,最後的殺青戲也如期而至。

這期間所有的鏡頭裡,最難最麻煩最讓他絞儘腦汁的便是幾段東西方文化表達方式完全對立的戲份,當然,還有他的一段床|戲。

原作港版也有一段吻|戲,卻是在幻想中完成,隻是作為粉絲福利罷了,三點未漏。那麼陳天都在找陳惠琳之前就言明會有床戲讓她多考慮,如果隻是這麼一丁點戲份,也就根本不用提前說。很顯然,他想拍的尺度更大一點,美版。

李芯兒即將搬家,去跟劉建民**,陳永仁卻在這個時候找到了李芯兒的家裡。然後**到濃時,順理成章的發生了點什麼。當然,也止乎於此,最後關頭被李芯兒拒絕。

儘管尺度僅僅限製在露出內|衣內|褲,可這段親|熱戲依舊讓陳某人頗感尷尬,他還以為自己經驗豐富呢,可到拍戲時才發現這些都用不上,畢竟拍戲可不是真的上|床。

為了避免圍觀,他特地選在晚上拍攝,現場也隻幾個必須的工作人員,沒有任何閒雜人等,也俗稱“清場”。

一聲開始,陳天都開始吻陳惠琳,然後脫她的衣服,脫到一半的時候手一抖,“cut!”陳天都尷尬的停止,嘴裡想道歉,卻發現不知該說什麼。好像說再多都是占便宜的嫌疑吧,最後隻乾巴巴來了個“sorry……”

陳惠琳也臉色紅潤,“沒關係。”

剛才抖了一下是因為陳天都按了個正著。一團豐挺,手感不錯。這是他碰的第二個女人,不同於凱特的觸感,也沒凱特的大,卻同樣彆致韻味。奇怪的是,他並不反感,可上次查理茲誘惑他時,為什麼要拒絕呢。似乎突破這層心理障礙後,他覺得這好像也沒什麼。然後……然後他就發揮失常了。

繼續來拍,可卻依舊頻頻失誤,嘴巴都吻的僵硬了,那邊麥考威還在喊cut。第一次還有點享受,可次數一多都成磨難了,再拍下去嘴皮子都要磨掉。

陳天都也發火了,“到底怎麼回事?”

“你自己看吧。”麥考威偷笑的讓開位置,“動作像僵屍,你們這是在拍親|熱戲嗎。拜托,你應該不是個處|男吧。這場戲得你主動,接|吻之前先撫摸一下對方都不會嗎。你倒好哪都不碰,是不是要我把你的手綁起來呀。這還*|戲嗎,我反正是看不下去。”

陳天都不信邪的重新翻看了一遍剛才的鏡頭,之後,他快速將自己剛才拍的鏡頭全部刪掉。

“喂,毀滅證據啊。”麥考威怪叫道。

“fy。”抬腳踹了過去,麥考威摸著屁股跑開,攝影師艾曼偷笑。

陳惠琳也挺遭罪的,衣服穿了又脫脫了又穿,脖子都快吻僵了。陳天都嘴上一縷小胡須。刮的她都有了反應,卻始終處於被動。她自然能分辨出陳天都是沒有拍床|戲的經驗。不是在故意要吃她豆腐,就算吃豆腐。她心理也沒有抵抗念頭的,細聲道:“導演,要不我們放開點吧,我沒關係的。”

陳天都:“……”

麥考威順應道:“你看,kelly都沒問題,現在出問題的是你咯。”

陳天都都懶得再踹他了,翻了個白眼,“再來一遍。”

他也豁出去了,這一回動作蠻大,將陳惠琳脫的隻剩黑色內|衣和蕾絲內|褲,他自己也脫了上衣,露出一身精|赤健美的肌肉。反正兩人之間不該摸的地方都摸了,不該碰的地方都碰了,兩人差點有點來戲時,麥考威總算喊了“停!”

陳天都一愣,再次分開時居然有點不舍,卻還是放開了她,披上衣服去看鏡頭。陳惠琳則將自己包在被單裡,等候著“宣判。”

“過了!”

陳天都喊了一聲,“收工。kelly你快穿上衣服吧,小心著涼。”

陳惠琳對他一笑,“謝謝。”

陳天都揉了揉鼻子彆過頭去,不自覺的,關係好像有點親近了……話說回來,幸好他今天穿的是牛仔褲。

除了吻戲鏡頭終於搞定外,其他的難處,自然是無處不在的東西文化差異。原作港版和美版的區彆,許多地方都是“神與人”的區彆。

最典型例子是影片結尾電梯裡的一段戲,看看兩個版本劉建民的表現。美版“馬特達蒙”的表現:靠在電梯裡,滿臉鼻血,一臉驚訝和緊張。港版劉德華的表現:沒有驚慌失措,沒有麵臉血跡,沒有因緊張而造成的劇烈呼吸,沒有*,總之,異常冷靜,還是酷酷的。

無論是表情還是對白,港版給他的感覺是裡麵的角色都是“神”——無論遇到多麼重大的變故也能處亂不驚,無論多麼氣憤對白也是藝術性的。而美版讓他覺得,劇中人物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一著急也上手,一說話也罵人,突然發生槍擊也驚訝。

這是馬丁-斯科塞斯追求的寫實風格,也是陳天都嘴裡說的“簡單直接”。

你若對著鏡子說一百次“因為我是警察”,一準會笑起來,美好情懷就怕重複。而你若再對著鏡子說“are-誘-talking-to-me”一百次試試,出門就會打人。“are-誘-talking-to-me”是馬丁斯科塞斯1976年經典電影《出租車司機》裡的台詞,其實也是拽得不得了。

這就是典型的東西文化造就的台詞風格,港版無間道就是藝術的“我是警察”,美版無間道就是就是很拽的“are-誘-talking-to-me。”

當然,美版也有很酷的對白,“你知道我是誰嗎?”

“不知道。怎麼了。”

“我是那個告訴你什麼人能打什麼人不能打的人。”

很酷,很吊,很拽。拽得就像《英雄本色》裡小馬哥說的“我這輩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彆人拿槍指著我的頭”,很容易成為小混混們模仿的對白。讓人有馬上出門對誰說這麼一句的衝動。

但要說到結局,美版的結局,警察表現出了專業的殺人手法,乾脆利落不留一點痕跡,這就完全是馬丁的流|氓風格了。陳天都想也不想直接就擯棄了,因為他拍了兩集。

倒是港版第一部的結局,隻用了一行字幕就解釋了李芯兒找到資料,實在油垢太草率。也顯然不合符陳天都的講故事模式。相反,美版卻給出了明顯的修正。

陸啟昌死了,黃私r也死了,陳永仁在最後關頭到警察局與劉建民對話,發現了劉建民就是那個臥底。抱著所有證據的他頓時無處可去了,走投無路準備孤注一擲之前,將證據交給了與他差點有一夕之緣的心理醫生李芯兒。

鏡頭並不需要多,隻聊聊幾句話幾個表情就足夠說明情況,好不讓觀眾看的突兀。

想法越多,他對電影的改動就越多。

港版更注重意境。卻忽略了實質。美版更注重實際,卻讓電影不夠酷,不酷怎麼會有票房。美國年輕人也喜歡酷的東西。

陳天都追求的是什麼,野心!

最完美最成功的警匪片,通貫東西。

他是要觀眾無論多少次去看,都會覺得驚豔。每一個鏡頭的下一刻轉折,都會讓你驚訝讚歎,完全被劇情牽著鼻子走。

這部電影沒有什麼特效,也不需要特效,演員的片酬也不高。完全沒有資金壓力,他可以拍出儘善儘美的鏡頭。譬如韓琛找臥底。找到陳永仁談話,陳永仁隻是笑了笑。“我會搞定他。”就打發了老奸巨猾的韓琛?真讓觀眾一看,就差點以為他暴露了。這一點上。美版更加合乎情理,演也很逼真,雖然粗口連連。

發現這一點不太符合現在的版本,因為這個版本的陳永仁是跟著倪永孝下來的,原本就差點成為尖沙咀老大,隻是換了老大,但江湖地位仍在。

陳天都立刻ng了之前拍攝的一些不滿意的鏡頭,重新再返回拍攝,果然故事順暢了許多。

還有一些說不上bug的bug,陳天都時間充裕之後,都進行了補拍。

“你們警察真搞笑,為什麼總喜歡在天台上見麵?”可以解釋是裝酷,但電影總要來個自圓其說,港版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後,美版裡給了一個理由:在老警官死的地方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