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電影角色和台詞,也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有話要講,這一場新千年的槍火風暴,如此平靜又激烈的開場。經典鏡頭比比皆是,似乎每一個鏡頭都會留下強烈的暗示,每一個留白,都讓你無法忽略,因為保不準會在下半部中給你造成震撼,對於這種戲劇衝突的把握,陳天都得到了數不清的盛讚。
“《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實至名歸》!”這是大西洋月刊的報道標題,“……這一路讓人完全想不到的劇情發展,一個顛覆過往所有壞人必須得到懲罰的結局,再配合如此完美的電影,簡直讓人心|潮澎湃。驚歎感慨。”
這個標題也被法國各大媒體所轉載:“《無間道》繼戛納掀起討論狂潮之後,終於在日前上映北美,同時掀起媒體評論熱潮。完全不遜色此前的史詩巨作《角鬥士》。各大媒體紛紛評讚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實至名歸。”
“聖誕陳,第7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的大熱人選!”——《舊金山紀事報》
“三年三部電影。聖誕陳終於鑄成風格,初步奠定大師氣質,儘管這個大師才25歲。”——《今日美國》
“劇中任何一個角色都讓人難忘,這是來自東方好萊塢的精英演員的群體巨獻。從大到小,每一個角色,演技都無可挑剔。或許這就是十幾年前的那個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地方,對好萊塢發起的挑戰。領先者卻是好萊塢培養起來的陳天都。”——《娛樂周刊》
人們肯定的,不僅僅是陳天都一個。這部戲的另一個主角劉德華要與他對戲,演技自然毋庸置疑。收獲最大的,反而是兩個大惡人。吳振宇和曾江,一少一老宛如再次煥發事業第二春,而且是再大洋彼岸的美國。
時代在變了,觀眾喜歡的可不隻有英雄,大反派更受年輕人喜歡。
配角演員,也讓觀眾們愛到發瘋。
全美最為人熟知的影評人傑克-史崔克自然不甘人後,用挑剔的眼光走進電影院搶先觀看了第一場的放映,然後就心潮澎湃。久久難以下筆,他實在淩晨兩點才在網絡專欄裡發表自己的影評。
“我翻了一些資料去查找這個電影名的含義,我必須讓自己的心情冷靜下來。才想好該從哪裡動筆:《角鬥士》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離我們的生活還是遠了些,我更願抱著桶爆米花跟著它熱血沸騰。但這部外語片,《無間道》卻讓人從心靈到肉體都得到一次洗伐。一部警匪片拍出了史詩風格,安迪劉扮演的罪犯臥底警察很可惡,同樣讓人沉重的歎息……”
當然,也有批評的,《芝加哥論壇報》就給了低分,“太過煽情。使用各種電影技巧在耍酷。這應該是一個嚴肅的故事,卻故意用各種煽情的黑白鏡頭來反複描寫一個人死掉。這種故意煽情鏡頭在電影中不止一個。還有演員的表演也十分表麵化。不夠自然,一個人要裝酷到什麼程度被槍指著頭都要注重儀表耍帥……這部電影已經走火入魔的地步。唯一一點。作為一部外語片,他的英語配音還可以讓人接受。也許該稱它為好萊塢電影,因為跟其他好萊塢電影沒什麼區彆,隻是演員換成亞洲人。”
……
這隻是少數,次日矩陣公司就忙碌起來。
“我需要票房統計數據每個小時往我這裡傳一次。”陳天都起的有點晚,因為昨天晚上玩的太嗨,還好精神十足,“另外統計一下各媒體的報道評分,宣傳上要做好長期上映的準備。”
佩克點頭道:“boss,我們與影院簽署的合約就是長期放映合約。這是今天全美排名前20的報紙,都在這裡。口碑非常好,我認為該繼續打口碑戰術。”
他將一大疊報紙推過來,陳天都稍稍翻閱了一下,好評居多。
事實上,對於電影的北美媒體綜評高達a-的高分,充分肯定了各界事前預料的“奧斯卡概率”。難怪有人現在就喊出了明年奧斯卡。
《巴爾的摩太陽報》、《娛樂周刊》、《好萊塢觀察者》、《洛杉磯周刊》、《邁阿密時訊》、《紐約每日新聞》、《新聞周刊》、《首映》、《滾石》、《西雅圖郵迅報》、《名利場》等絕大多數權威機構,均贈以滿分。不僅如此,一貫不苟言笑的《紐約時報》、《今日美國》等亦給出接近最高級彆的首肯。
異口同聲的頌歌裡,否定或懷疑的調子竟完全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