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即將開拔(2 / 2)

大片時代 老驢東來 6616 字 11個月前

消息得到矩陣-無雙影視公司公布確認之後,再一次得引起熱烈報道。媒體開始好心幫陳天都計算一下,他能從中賺到多少。

電影的票房分賬也陸續回籠,陳天都至今拍了三部電影,前兩部電影全球票房皆突破6億美元。可直接賺取的票房分成並不多。反倒是這部《無間道》,投資1000萬美元,加上宣傳花費1350萬美元,扣除投資和稅收,最終盈利接近4350萬美元。

當然,還有接下來議論dvd銷售和電影原聲帶上架,以及電視轉播權等周邊盈利。統計下來,矩陣這部自己投資的小成本電影,居然是盈利最大的。

難怪有些小公司一旦抓住機會,也要搏一搏。而好萊塢也不時會出現大片口碑暴跌,製片公司破產的消息。大家都知道**投資大片風險大,可是其中的利潤更大啊。

——鋌而走險。永遠是商人逐利的本質。

《無間道》**製作嘗到甜頭後,對陳天都要求**製片《速度與激|情》公司員工更加擁護。

演員陣容,也飛快得到確認,在做完最後的道具準備之後,全劇組將正式開拔巴西裡約熱內盧進行《速度與激|情》的拍攝。

他走到落地窗旁邊拉開窗,隱隱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麼。正巧走到牛英英的電腦前,發現小妮子正在玩遊戲,“你在乾什麼?”

“啊,老板!”牛英英直吐舌頭。

陳天都忽然靈光一現。“你喜歡玩遊戲嗎,賽車遊戲喜歡玩嗎?”

“極品賽車嗎?我玩過了。可惜車子太爛,就不玩了。”

遊戲?沒錯。就是遊戲!

陳天都心裡隱約存在已久的一個想法清晰地浮出了水麵,遊戲電子遊戲這是一個**的產業,也是電影的一個周邊,過去、現在、未來都有著這些電影改編的遊戲,儘管兩邊都叫好賣座的幾乎沒有,但他想數字技術發展得那麼快,自然不會隻有電影的畫麵在進步,遊戲的畫麵也會越來越厲害。

當兩者之間有著越來越多的共同點,當遊戲界摸索到了改編電影的方法,它們的關係會變得親密。譬如未來的《魔獸世界》、《刺客信條》等,都是遊戲改編電影取得成功。

電影成功了,遊戲光盤的銷量也會得到提高……說不定電子遊戲會變成一個重要的周邊。再者從商業的角度,電影公司不應該放過任何的周邊,因為賺多賺少都是賺錢,而且這也是一種宣傳方式。

“嗬嗬,看來似乎又開發了一道周邊!”

“老板,你不反對我玩遊戲嗎?”

“沒事,玩吧。”

陳天都笑著離開,他找來大家,詢問了一下電影與周邊遊戲的情況。《黑客帝國》已經開始由夢工廠動畫製作動畫片了,可遊戲還沒有著落。

現在情況,大多都是電影公司不重視這個周邊,現在兩者的合作方式,基本上就是電影公司直接把版權轉讓給遊戲公司,但大公司看不上眼;所以它們往往隨便找一家小公司合作,或者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於是無論是遊戲係統、還是故事情節,都做得毫無樂趣。當然它們並不在乎,能賺一美金都是賺到了。

其實,這得浪費多少經濟效益呀。

陳天都臨開拍前,做了最後的部署,以電影帶動遊戲周邊以遊戲周邊反哺電影。

“大家應該都玩過或者聽說過《極品飛車》這款遊戲吧?”

《極品飛車》(d)是美國藝電遊戲公司出品的著名賽車類遊戲,遊戲試圖在爽快的賽車比賽和車輛的擬真上找到平衡點。這款遊戲從1995年至今,已經出品了好幾代作品,在世界車迷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有一個設想,關於電影宣傳的。需要尋求一家遊戲公司,來共同開發製作一部名為《速度與激情》的賽車遊戲,類似《極品飛車》。不一定要做到《極品飛車》那樣專業,還要搜羅歐日美三地賽車的數據,我們可以從可玩性上入手。這裡有一些創意,賽車、警匪、飆車、街頭競速、非法飆車等等,希望可以用到。”

《極品飛車》第一款中就已經開始收錄當時歐美日三地的一流跑車。因為製作組過於遵規蹈矩,加上road&track雜誌的汽車數據十分專業,導致不同車型之間的速度差彆十分明顯,較差車型在遊戲中基本毫無競爭力,因此遊戲平衡性對於本作來說算是比較糟糕。

pc版本中,當賽車換檔時,還會有一個檔杆動作的特寫。

這是典型的美國人開發遊戲的態度,與國產遊戲完全是兩碼事。

陳天都擁有未來遊戲的眼光,他的手機裡也有不少經典手遊,在遊戲之中方麵,相信這些建議入行家眼裡應該有些說服力。

《速度與激|情》走的是係列發展路線,與《極品飛車》遊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或可有借鑒之處。

這事自然由佩克、孔乙己去負責聯絡製作,佩克考慮還在電影上,“看來應該趕在電影上映之前,率先將遊戲上市。能為電影宣傳,粗糙點也無所謂吧?”

孔乙己卻微微思考,反對道:“我覺得這遊戲放回亞洲,還是很有錢途的。製作可以更加精良一點,即使前期會多花點錢,卻可以保持遊戲盛行時間加長。畢竟我們是在做一個係列電影。”

陳天都點頭,“我讚同老孔的說法,佩克,這並不是一錘子買賣。如果有需要,我甚至不介意收購一家遊戲公司來自己經營,希望你們重視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