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看直播的人徹底被震驚了。誰也沒想到,未來竟然來的如此快。機器人竟然來的如此快。
完美的地下交通管廊,讓無人快遞機器人的效率大大增加。很多快遞半個小時內就能送達。
一萬台快遞機器人,猶如一群勤奮的螞蟻。他們有序的進行工作,穿梭在地下和地麵之上。
不怕累,不怕困,不怕熱,不怕冷。不用休息,隻要有電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可以送貨。
這效率,比人工都要快很多。畢竟人工快遞員,還要一家一家的送。中間還堵車什麼的,還要吃飯休息。
而機器人就不同了,通過地下交通管廊,直接從地下快速的到達自己想要到的地方。
藍海市這種方式,讓機器人變得比人快了。雖然目前之後藍海市是這樣的運送方式,但是這卻是一個模板。
未來伴隨著更多的城市建設完畢地下管廊,這種模式將會越來越多的複製到其他地方。
“我感覺快遞員快要失業了……”
“這機器人太逆天了,竟然可以自己爬樓梯……”
“太人性化了……”
“還可以自己充電……”
“速度太快了……”
“坐標龍騰廣場,這裡有很多機器人在排隊送貨……”
“這有啥,未來超市機器人還會做飯呢。”
“嗚嗚嗚,感覺自己快要失業了……”
“快遞員一名,看了直播後感覺自己快要轉行了……”
熱議,快遞機器人引起了熱議。太震撼了,機器人行業雖然一直在發展,但是誰也沒想到服務型機器人竟然這麼快的就來到自己身邊。
特彆是看到機器人的辦事效率之後,很多人感覺到深深的危機感。
既然機器人可以送快遞,那麼機器人慢慢的就可以乾其他的東西。
包括當建築工人,未來機器人以完全可以當。當各種服務型機器人大規模普及後,到那個時候,會有多少人失業呢。
彆的不說,就拿現在的快遞員來說。全國目前有三百萬快遞員,恐怕用不了幾年,快遞機器人就會普及,到那個時候,這三百萬快遞員都得失業。
失業了他們能乾什麼,這個問題越想越害怕。生存危機,大家感覺到的是生存危機。
三百萬,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他們要說失業是非常快的。對於生產線來說,生產三百萬台機器人,並不需要太長時間。
“通過今天的直播,大家看到了無人快遞機器人的強大。此時此刻,我不由自主的再想,如果快遞機器人得到了普及。未來那些失業的快遞員該乾什麼?對於他們的出路,也許隻能自我去學習,努力的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才能適應未來競爭更激烈的社會……”
小柯對著鏡頭說道,很多人都沉默了起來。未來,人類需要在崗位上競爭的不僅僅是人類本身,還有越來越強大的機器人。
麵對機器人的競爭,人類真的能夠競爭的過嗎?特彆是服務業,機器人的強大已經展現出來了。
效率高,質量好,不知道勞累,出錯率比較低等等。和機器人相比,人類處於劣勢。
特彆是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也越來越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