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房子的事情都不好弄,因此也隻能放在一邊,慢慢尋摸著,然後緊接著就是三個孩子開學的事兒了,其實劉大姐也有些心慌,雖然學費要的不高,但這一次性共三個讀書人,難免有些艱難。
“要不然先讓老二去讀書,等再過幾年再把老三和老四送過去!”劉大姐這麼做主要是想讓張曉曉的負擔不那麼大。
不過張曉曉拒絕了,因為她知道到了66年之後國家就會取消高考,到時候上大學就得靠彆人舉薦了,所以趁著還有16年的時間,趕緊把孩子送進大學,這樣以後畢業了也能找一份好工作。
“不了,就讓他們一起去上學吧!”張曉曉委婉的拒絕了,“大不了我就多踩一些縫紉機,總能夠攢夠錢!”
劉大姐也有心補貼他們,不過他知道直接拿錢人家是不會收的,因此經常會去買一些本子或者是一些學習用品送給幾個孩子。
到了6月30號的哪天,幾個孩子就背著書包,穿著新衣服和新鞋子去學校報到,至於張曉曉,除了要踩縫紉機之外,她還得去給孩子們買一些生活必需品。
鉛筆和本子肯定是要買的,不過這個可以在拚夕夕係統購買,那裡的文具可便宜了,而且鋼筆也特彆便宜,一隻也才幾塊錢,墨水兒更是跌到了底價。
不過說起這個還得給孩子們買飯盒,雖然孩子可以中午回來吃飯,但是大部分的學生一般都是帶飯過去吃的,又或者是在學校食堂吃,不過因為學校才建起來,學校食堂還沒有開始建呢,因此也沒有開放。
張曉曉中午不在家,沒辦法給這個孩子做飯,因此他隻能在早上的時候多做一些飯,然後留著中午給他們當便當,不過說起這個飯盒
大多數的飯盒都是一些鋁製飯盒,非常的具有時代性質或者是用搪瓷杯當飯盒,不過那個不怎麼雅觀。
張曉曉自然是選擇了鋁飯盒,而且一次性購買了五個,主要是家裡麵有五個人了,除了她之外,劉大姐也沒有飯盒呢!
忙活了一個星期,幾個孩子總算是走上了正軌,每天高高興興的去上學,然後高高興興的回來,有空的時候就去周圍撿些木柴,或者去城外郊區摘些野菜。
雖然建國比老三和老四的年紀還要大,但他們由於都沒上過學,因此是在同一年級,但是老大也沒覺得害羞,他覺得還可以照顧弟弟妹妹,當然了,他也並不是個例,其中也有一些像他那麼大的孩子也在上學。
張曉曉的小表弟王有德也去學校上學了,不過人家之前在學堂上過學了,所以這次通過了考試,人家就直接上三年級了,等級上就比他們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