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瀅的冷淡並未對李恭造成任何影響,他麵上的神情仍舊很是平靜,說了句“不敢”後,便又不緊不慢地將那萬安寺的來曆、典故娓娓道來,陳瀅便作洗耳恭聽狀,隻安靜地聽他說著,也不插口。
這段略顯尷尬的對話並未持續多久,那知客僧便到了,李恭告了個罪,便去前頭與那知客僧交涉,陳瀅這才鬆了口氣。
上香之事是早就定下的,李家應是使了不少錢,萬安寺裡已然諸事安妥,那知客僧殷勤地在前引路,將李氏等女眷迎進了寺中。
在前頭的大雄寶殿上了香、拜了佛祖,倪氏並李氏要去後頭聽住持講經,李恪與陳浚興致勃勃地帶人爬山觀景,李惜便央告:“母親,我與表姐去外頭瞧瞧桂花可好?”
倪氏自來很疼愛這個獨生女兒,聞言便笑道:“從方才起就聽你念叨了,便去瞧瞧也沒甚麼,隻謹記一條,不可離了你大哥哥亂跑,再,多帶幾個人,早去早回。”
見倪氏應下了,李惜直是喜得無可無不可,笑著迭聲應是,那廂李氏便將馮媽媽也喚了過來,低聲叮囑她:“勞媽媽跟著姑娘們同去,老太太說你會些拳腳,煩請替我多多看顧些兒。”
馮媽媽本是許老夫人派來的,李氏平素並不太使動她,對她也十分客氣,如今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自是要將這個身手敏捷的管事派出去頂用。
馮媽媽便忙躬身道:“夫人放心,有奴婢在,定護得姑娘們周全。”
李氏又客氣地謝了她兩聲,倪氏亦將李恭喚了來,命他護好姑娘們,又遣出好幾名老成的媽媽並粗使婆子,陳瀅與李惜方才辭彆而出,轉過一扇寶瓶門,徑去尋幽探芳。
山寺清寂,並無幾個拜山的遊人,一陣陣鐘聲次第響起,在山穀間激起回音,悠遠而又蒼茫。
眾人無聲地走了一會兒,李惜便輕輕地歎了口氣,轉盼道:“往常我隻說江南好,如今看來,便是這僻遠之地,風物也是上佳的。”
此刻,他們正走在一條幽靜的碎石小路上,兩側是綿延向上的緩坡,坡上生著各色樹木,在這初秋的時節仍舊蔥翠幽碧,另還有秋季盛開的野花,趣意盎然,更有流泉如帶、鳥鳴間關,風景確實不錯。
陳瀅聞言沒說話,一旁的李恭便糾正李惜道:“登州府也不算僻遠,仍舊地處中原。”
“我才不信呢,大哥哥淨掉書袋。”沒了長輩在前,李惜就是隻脫了韁的小馬兒,跑前跑後不說,口中也沒了遮攔,掩口笑道:“大哥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腹有千秋、眼觀十方,自然說這裡還是中原。可我是小女子呀,我又行不了萬裡路,我偏就說這裡偏僻。”
見她一味胡攪蠻纏,李恭也不與她強辯,隻無奈搖頭:“罷了,我不與你說。”語中的寵溺與溫柔直似能淹死人。
李惜是從小被寵大的,視這寵溺為天下間最自然之事,聞言也不覺得如何,隻將那小腦袋昂得高高地,嬌笑道:“大哥哥說不過我,那就算是輸了,等一時到了桂樹林,就罰大哥哥替我摘花兒去。”語罷便捂嘴笑了起來,又提聲道:“小風箏,我叫你帶的竹簍子可帶著了。”
李惜給丫鬟取的名兒皆帶著幾分憨氣,偏她的丫頭也以憨頭憨腦的居多,這一個叫風箏的是個才將十歲的小丫頭,彎眉秀眼,生得很是討喜,圓鼓鼓的臉龐還帶著嬰兒肥,此時聞言便脆生生地道:“回姑娘,婢子帶著了。”一麵說話,一麵將身子半側了,露出了身後那半人高的大竹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