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尼克斯已經落後1分,需要的恰好是詹姆斯那股一力降十會的衝擊力,建議他傳球激發隊友的進攻,就等於是把比賽的希望寄托給不如皇帝的其他人。
有哪支球隊到了生死關頭會讓角色球員來決定比賽的走向嗎?有是有,但99%的關鍵比賽,決定走向的,都是隊中的巨星。
詹姆斯雖然有主見,卻還不夠成熟,一時沒分析出利弊,選擇傳球。
皮球來到讓紐約球迷驚喜不已的維蘭紐瓦手上。
無眉俠拿到球,轉身,直攻籃筐。
小奧尼爾和基裡連科兩大門神一前一後,將他的進攻線路夾斷。
維蘭紐瓦再想傳球,連傳球路線都沒了,勉強出手,不中;帕帕盧卡斯保護下防守籃板,一傳謝候;謝候強起,牽扯到防守之後再給擊地,又是阿泰斯特。
他的身前再沒有防守人能用犯規製止他的突進。
一記暴扣,分差到了15分。
這是決定比賽的關鍵點,布朗請求暫停。
“勒布朗選擇相信隊友,然後發現他們不值得信任。”弗雷澤自打自臉,“有時候,相信自己也是一種辦法。”
這是特彆典型的弗雷澤式解說。
出於前輩高人的身份,他時常會無視時代,場上的節奏,用他的視角帶入比賽,聲音又很大,時不時能影響到球員的決定。
當他說出來的話被結果打臉,他不會像其他的老前輩一樣死皮賴臉地摳字眼狡辯,而是會正大光明地承認錯誤,接受批評。
球迷將他的解說稱為“弗雷澤流”。今晚,弗雷澤流給出了有可能葬送整個賽季努力的錯誤建議。
當暫停結束,球迷高興地發現馬布裡回到了場上。
他的位置是二號位,與此同時,單打狂人克勞福德居然打三號位,維蘭紐瓦打四號位,和名不見經傳的傑齊·巴特勒為五號位。
不認識傑齊不要緊,想想拉裡·布朗喜歡什麼樣的中鋒吧:(以另一個時空的角度來看)拉特裡夫/穆托姆博,活塞的大本,山貓的奧卡福。
看得出來,布朗不需要那些花裡胡哨的內線,他隻要能防守,能搶籃板,不多事,聽話而且經常能把自己當成牲口一樣奉獻給隊友的粗漢子。
論實力,傑齊自然不能和拉特裡夫、穆托姆博、大本、奧卡福比,但他有著和這些人相同的打球風格和精神屬性,這就夠了。
尼克斯擺出這樣的陣容,擺明了就是要和步行者拚進攻。
拚進攻的前提是他們首先要把球權分明白。
如今的情況是,詹姆斯決心要讓隊友打開,所以他會讓出出手權,前提是球必須在他手裡;馬布裡與布朗交惡,應該不會再參與任何的戰術,隻會用個人能力解決問題,所以他就是個球權無底洞,到了他手上如果還能接到他的傳球,接球的人等比賽打完應該買彩票;克勞福德的話,單挑王畢竟不是白叫的;維蘭紐瓦更是攻強守弱的技巧全能型前鋒;隻有傑齊是個功能性的藍領。
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尼克斯想靠進攻逆轉,可惜內部缺少默契和化學反應。
詹姆斯是公認的紐約之王,平時馬布裡們還讓著他,到了這一步,皇帝是誰?拉裡·布朗又是誰?都是浮雲罷了。
因此,尼克斯球迷將看到異常揪心的第三節比賽。
皇帝弧頂控球不進攻,馬布裡過來要到球就不會再傳,克勞福德居然成了最不耽誤功夫的底角射手,但他得不到球。維蘭紐瓦這種沒牌麵的菜鳥此刻隻能靠邊站和打擋拆。
詹姆斯無心進攻,馬布裡堅持自我,克勞福德感人肺腑的蛻變換來的卻是一場糟糕的單打秀——大概四分鐘之後,布朗再叫暫停。
那個時候,分差到了20分。
尼克斯的每一位球迷都能感受到那份傳自球場的絕望。
“你知道我在比賽中看見了什麼嗎?我看見了一個被割裂的團隊。”弗雷澤說,“好比當年珍珠掉落紐約,但我依然惦記他在巴爾的摩和我們結下的仇怨,我因為那些過往不肯與他通力合作。如果我真的那麼做,麥迪遜花園至今都不會有機會懸掛第二麵冠軍旗。”1
1弗雷澤與門羅皆是1967年選秀球員,他們的恩恩怨怨,可以看成是七十年代版本的哈登和庫裡(我指的是他們在季後賽的恩怨,而不是打球風格)。他們兩人季後賽多次血戰。後來,門羅被交易到紐約,和弗雷澤化乾戈為玉帛,齊心協力為紐約贏得隊史第二冠。說起來有趣,1967年是nba選秀曆史上的一次後衛大年,前七順位中5個後衛,恰如50年之後的2017年選秀大會,同樣是一屆繁盛的後衛選秀大年。弗雷澤老爺子如今還活躍在解說一線,但轉眼,距離1967年已經50年過去了。
讓弗雷澤失望的不單單是比賽結果,更是這支剛有起色就在季後賽裡支離破碎的新尼克斯隊。
又或許,構成這支球隊的核心動力,原本就是脆弱的。
布朗的怒吼、馬布裡的壞脾氣、勒布朗對球隊控製力不足以及微笑刺客那些讓人看不懂的交易操作,都在向眾人表明,那些這支持他們前進的核心動力,非常脆弱。
摧毀它們,隻需要一次吵架,一場輸掉的比賽,或者某個回合。
隨著布朗對馬布裡忍無可忍,破口大罵。
馬布裡不願受氣,當場回嘴,現場直播紀錄下了醜惡的一幕。
所有的不滿和憤怒在此刻爆發,這支剛剛重建完成的球隊,似乎又要回到重建行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