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蕡”(fen)第二聲。
顧明玨皺起眉頭:“原來是他。”
“父親認得此人?”
顧明玨搖頭:“也不算認識,不過是十五年前,你祖父還在京都做官,有天在一大人家裡做客,正好那時出了人命,鬨的沸沸揚揚的,牽扯到了他,所以至今有些印象。”
“這件事情,你一定要親自跟進,有進展馬上告訴我。對了,你那堂弟在京都呆了一兩個月,昨日回到江寧府,這事你可知?”
“還不曾。”
顧南杉道:“不過,他既然決定今年下場,也已經到了州府,怎的不見他回顧家?”
不得不說,顧南杉是懂火上澆油的。
顧明玨本來正為此事不爽,如今聽自己兒子這麼一說,更是覺得顧卿爵這個兔崽子不知好歹。
以為得了一個桓麟公子的名號,從此仕途就一帆風順了?
還是太年輕了。
不知道裡麵的門道,等他撞了南牆想再回來找他,那待遇可不一樣。
“我都親自放下身段去王家村,他都沒有鬆口的意思,要不是他手上還捏著那半張藏寶圖,不好動他,他現在還有命在?”
“父親,他那未婚妻不是還有養父母,弟弟妹妹去了宗門我們動不了,養父母還不能動了?”
顧明玨瞬間笑了起來:“還是我兒有辦法。”
八月二十日。
慶曆三年的秋闈開始。
秋闈是由州通判主持的進士科考試,由周之錄事參軍主持的其餘各科的考試。
州通判是乾嘛的,他是朝廷派往各州監督知州的官員,錄事參軍是乾嘛的,是協助州長官糾察諸曹掾的官員。
如果考官不適合監考,則需由州通判另擇考官。
雖然州通判的官職,嚴格來說還沒有知州知府的官職大,可人家是由皇帝直接委派輔佐州政的,是有權利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的。
知府可不敢惹。
江寧州府的通判,是青州王氏子弟,名王城析。
青州王氏,世代忠良,祖祖孫孫皆秉承著其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享有極高的聲譽。
這樣的世家大族,顧明玨更不敢惹。
秋闈主要是考經義、詩賦和策論三科。
經義考的是學子對儒家經典文獻的理解和領會,如《四書五經》等。
詩賦嘛,考的是學子的文學才華以及表達能力,就是作詩寫賦這些。
策論比較好理解,考的是絮孜對時政國事的見解。
如果遇到朝廷壽誕、又或者是新皇登基等慶典活動,還會臨時加科,這個叫恩科。
秋闈一共分為三場,就是上麵說的經義、詩賦和策論,每場考三日,所以說,需要在考場裡麵,待足九天。
這個不止是考驗學子的學問,對體魄也是有要求的。
弱雞的身體,怎麼能抗的過這高壓的九日,所以白時謙剛好後,沒有馬上參加秋闈,足足歇了一兩年,有把握熬過去,才決定下場。
這次秋闈,有幾個是他們崇陽書院的學子,進門的時候遇上,都過來與顧卿爵打招呼。
顧卿爵對那幾個,確是沒什麼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