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2 / 2)

崩壞神話 雷動天下 7134 字 11個月前

孔子道:“我看長安也非龍脈長久安居之地,到時候怕是又要遷回洛陽來了。”

孟軻道:“此一時,彼一時,到了那個時候再說吧,我等百家聖賢,鎮壓龍脈,也好教氣運不崩散,使西牛賀洲那一乾野心家無法得逞。”

孔丘點了點頭,與孟軻一同離去了。

那黑棺,自是早到了長安龍眼之中,反正而今是亂世,龍脈都不長久,怎麼吸都不怕。

卻說冀州巨鹿郡有一落第秀才名為張角,這張角有兩名兄弟,名為張梁、張寶。

張角家境貧寒,在而今動蕩的時局下可謂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漢王朝已經曆了幾乎四百載,雖則西漢滅亡,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暫時解決了土地兼並的問題,但而今漢王朝衰弱,宦官專權,土地兼並的問題又嚴重起來,各處土地都被掌握在王侯、貴族、宦官家屬的手中,農民無地可耕,窮困潦倒,這亂世之中,便又多了許多流民、亂民。

這日,張角為謀生計,上山采藥。

忽聽人作歌,聽得張角不由一陣神往,怎見得好歌?

歌曰: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乾羽,莫之知載;

禍重於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張角遂循聲而去,繞過一條條曲折小路,聽得那歌聲越來越近,心中暗想:“不知道是哪個高人,竟能將莊子唱出如此味道,實在讓人佩服,且去看看,這亂世之中,怎會有如此高賢?”

上得山頭,便見遠方山上,有一道者高坐,隔得尚遠,看不清楚,張角便繼續前行,隻不過,那山看來就在近前,他這一走,卻是走了許久。行得半晌,不見近了那山,心中不由犯起嘀咕。不過張角畢竟是心誌堅定之人,覺得此等高人定有不凡之處,便不肯放棄,繼續前行。

行得三個多時辰,夕陽已起,金輝淡淡,才算到了山頭來,隻見這道人碧眼童顏鶴發,手裡拿一根扁拐,一旁放了三卷經書,曰。

張角拜道:“角於山下聽聞老神仙唱那,不由心神往之,特來拜會。不知道老神仙名諱,還請賜教?”

此人便是隱於巨鹿的莊周了,他得老君指點,隱於此處,靜候天命所歸之人,算算時日,差不多已有百年了。

“貧道乃是南華老仙。”莊周看到張角,不由微微一笑,終於等到了這廝。

“角家中貧困,又有兩位兄弟,但家中無一畝良田,親戚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萬望神仙老爺垂憐,指點一條出路。”張角拜倒在地,哭道。

“好說好說。而今朝廷宦官專權,奸佞橫行,百姓潦倒,農民無地可種,商家無物可易,又逢天災四起,亂世將臨。我這裡倒是有一條出路,乃是指點你反這王朝,不知你敢不敢做?”莊周道。

張角咬牙道:“天子年幼,宦官橫行,我輩中人自當奮起反擊,以清君側!隻是,角實乃一介無用書生,不知該如何行事。”

莊周便將那拿來,道:“此乃我所著道書,稱作,你既無出路,那便傳授於你。得此書,自當奮發圖強,曉夜攻習,有所成後,須得代天宣化,挽救黎民蒼生於水火之中。若有異心,憑道術為非作歹,自有報應!”

張角不由大喜,拜道:“角得此書,定然不負神仙老爺所望,日夜攻習,而後以此道術挽救萬民!”

莊周看張角雖秉承天命而生,以絕漢王朝氣運,然則此人卻是短命之相,不由略微歎息。張角一反,便給了各路諸侯擁兵自重的借口,手下兵馬一多,時值亂世,自當生出反叛心理了,到時候各路諸侯一起哄,漢王朝自然四分五裂。張角,乃是斷送漢王朝不可或缺的人物,莊周此來,便是要傳授他道術,讓他施行萬民,聚攏人心,才得以揭竿而起。

莊周不由頷首,而後化作一陣青煙而去,不知所蹤。

張角得了自如前世一般,曉夜攻讀,領悟道術,不必多說。

卻說灌江口那邊,一陣金光閃爍,齊天道人一下自神像當中跳出,隻見他渾身肌膚泛起一股金光,腦後隱隱化出三輪光圈,代表的乃是大毅力、大智慧、大勇氣,齊天道人此人行事乖張,自然無什麼大慈悲可言,所以第三輪光圈並非是大慈悲,而是大勇氣。

齊天道人掐指一算,心道:“漢明帝已死,而今已到了漢靈帝時期,漢王朝果然衰弱下去了,而今怕是那張角已將快要揭竿起義了吧?差不多已是百年時間,我這舍利祭煉得已十分厲害,悟道吃了這麼多蟠桃,我卻也在不知不覺間到了大羅金仙二重天的法力了!”

他本就是領悟了足夠道理,隻是體內真炁不足衝擊第二重境界,在這百年時間裡,悟道於花果山中修煉,他在此處祭煉舍利,不知不覺間,已經衝破了這一層桎梏。到大羅金仙第三重的不滅境,卻還需要經曆雷電洗禮,將元神之中的雜質全部洗掉,這樣才能夠達到真正的不死之身,就算隻有一絲元神存留,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恢複過來。

齊天道人這一出關,那楊戩卻也修成了大羅金仙第二重出了關來,他於這百年中感悟伏羲的奧妙,將地煞七十二變修煉得更加渾然,使得力量強大了許多,這次出關乃是修為遇到了桎梏,他也隻差一步就可以達到第三重的不死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