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上來說,第二軍、第三軍屬於舊軍隊的改編,有一大半都是帝國城衛軍體係的士兵,少部分是警備隊的成員,還有一部分則是征召的新兵,工人農民都有。
這樣的一支軍隊,打惡仗肯定是不行的,但打順風仗的話,就沒有多大的問題。
現在把他們調來負責包圍帝**二十多萬人,每天隻是開炮放槍,他們也能夠勝任。
正好借著這個機會練練兵。
而第一軍的三個主力師,加上原本分散布防、被緊急抽調回來的軍直屬部隊,整個編製內約十萬人,秘密運動到帝**援軍的必經之路附近,準備打一個伏擊戰。
這次的目的不是包圍、也不需要全殲敵軍,隻要把他們擊潰、讓他們逃回去就行。
敵軍分兩路前來。
短時間內,第一軍隻能選擇擊潰其中一路。
但另一邊也不能讓他們好過。
起義軍三個軍,加上新業城的總指揮部,各自派出三到六人不等的戰鬥小組,攜帶包括迫擊炮、地雷等各種武器,共計一百多個這樣的戰鬥小組,專門負責遊擊、襲擾,遲滯敵軍的進攻。
而且還有輪換的小組。
他們的作戰目標,就是儘可能的拖住另一路敵軍。
這是總的目標。
“隻要達成這個目標,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都行!”
具體應該使用什麼戰術,應該由戰場的環境來決定,而不是來自高級將領的微操。
有了目標、有了動力,基層指戰員自己就會想辦法完成任務。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
一百多個作戰小組、上千個指戰員,想出了各種奇奇怪怪的辦法,遲滯帝**的進攻、帶著他們在山區裡兜圈子。
利用迫擊炮、地雷、狙擊、夜襲等方式,造成帝**上萬人的傷亡,成功拖住他們近半個月的時間,超額的完成了任務。
而就是在這段時間內,第一軍主力成功的實施了伏擊戰,將十多萬帝**徹底擊潰。
帝**一潰千裡。
此役帝**傷亡三萬多,被俘五萬多,成功逃回去的,估計不足五萬。
被俘的多是傷員。
現在這個年頭,如果是敵軍的傷員,一般是一刀給個痛快的;如果是己方的,大多也是任由自生自滅。
因為醫療資源很緊張,隻能保證少部分。
但起義軍就不同。
己方的傷員都會得到很好的救治,帝**的傷員也是能救的都救,這一方麵也是政治攻勢。
擊潰帝**的一路後,第一軍主力就進行短暫的休整。
主要是移交俘虜、補充人員、彈藥等。
大約一個星期後再次出發,進攻被各作戰小組襲擾的、已經進退兩難的另一路帝**。
實際上,聽到另一路友軍被擊潰後,他們就想要撤退了。
但進攻無法進攻,撤退也無法撤退。
起義軍的作戰小組死死的咬著他們,讓他們半個月隻推進不到一百公裡,後退也沒能退到安全的地方。
直到第一軍主力趕到這裡,向他們發起總攻,各級軍官才不計傷亡的驅趕士兵開路,愣是用底層士兵的生命為他們趟出一條安全的道路,一夥敗將帶著殘兵逃離了。
窮寇莫追。
連續作戰多日的第一軍,也沒有多餘的力量去攻城掠地,隻能夠撤回白石城休整。
連續兩場敗仗,帝**暫時也不會輕舉妄動了。
於是“白石包圍戰”就進入到最後一個階段:做好長期圍困帝**的準備,同時也要進行勸降等工作。
……
用一個軍的兵力,快速攻占整個西南地區,還先後包圍、擊潰了近六十萬的帝**,“赤瞳”這個名字頓時就傳遍整個大陸。
雖然近些年來,帝**整體上就沒有打過幾場勝仗,全靠少數的幾個將領撐著。
但幾十萬帝**精銳的失敗,這還是第一次。
而且敗得如此徹底,根本沒能對起義軍造成多大的殺傷。
從開戰到現在,起義軍傷亡還不到兩萬,其中陣亡的不到四千。
戰損如此懸殊,主要是因為起義軍裝備的新式的槍支,射程威力都比帝**的要高,帝**很少能夠衝到起義軍麵前的。
而且起義軍還有迫擊炮、步兵炮等武器,不懂防炮的帝**被炸死炸傷了很多。
當然帝**也不是完全沒有戰鬥力。
幾個月大大小小的戰役下來,還是給起義軍造成一萬多人的傷亡。
見識到起義軍運用熱武器的方法後,聰明的帝**也懂得運用槍支來作戰了。
起義軍的傷亡,大多是由這部分的帝**造成的。
這次帝**敗退,休整補充的同時,顯然也會考慮全軍列裝製式熱武器。
戰爭就是這樣。
如果不懂得從戰爭裡學習戰爭,那就隻會被戰爭毀滅。
但他們到底還是晚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