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十八土司(2 / 2)

江湖奇門錄 劍闖天涯 3672 字 2個月前

白閃電扭頭一看,自己的隊伍已走出老遠,與自己拉開了一段距離,忙大步走到樹旁解下僵繩,飛身上馬,急匆匆追了上去。

沃日”藏語意為“領地”,小金川支流沃日河流域是其世居之地。沃日官寨位於小金縣沃日鎮,始建於清代早期。整個官寨依山傍水,由主樓、經樓、碉樓等組成。南有雄峻險峰,北臨陡峭懸崖,西邊不遠處是龍燈碉,沃日河自東向西流經腳下,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清乾隆年間,沃日土司因“一征金川”之役有功,受封“安撫司”。

沃日官寨最早的主人是沃日土司色達拉,沃日土司又稱鄂克什土司。

公元1658年,色達拉的祖父巴碧太喇嘛歸服清廷,被冊封為“沃日貫頂淨慈妙治國師”。

公元1750年,色達拉承襲時協助清廷征剿有功,清廷頒發其“沃日安撫司”印信號紙,並修建沃日官寨。沃日官寨碉樓共13層,高約36米,主體為石木結構。主要起防禦作用,也是土司權力的象征。土司是世襲製,不光有權支配受封領地內的人口及自然資源,還掌握著所屬居民的生殺大權。沃日官寨不僅見證了土司製度的興衰,也是乾隆皇帝征戰大、小金川古戰場的重要曆史遺址之一。

清·乾隆四年(1739年)7月,小金川土司同沃日土司發生了邊界糾紛,還與大金川土司爭勢,四川地方官府即諭令雜穀、梭磨、穆坪等土司發兵聯攻小金川。

大金川土司莎羅奔侵犯小金川土司領地,奪其印。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政府為平息動亂,調雲貴總督張廣泗任四川總督,派兵三萬對其進行圍剿,起用嶽鐘琪並授提督銜隨軍征繳,失利後又派大學士訥親任經略大臣,再次率兵圍剿,平定了此次動亂,第一次金川之戰結束。

第二次金川之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3月,鄂克什(沃日)土司色達拉因聽信喇嘛所言,將小金川土司爺孫三代的年庚姓名寫在咒經上,詛咒其家族。不久澤旺病倒、其孫夭亡,小金川土司澤旺之子僧格桑怒氣難平,發兵攻打沃日土司官寨。此戰成為二征金川的另一重大導火線。

這裡地勢險要,是昔日沃日官寨通往小金縣城的必經之地,是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戰役中小金川土司修建的防禦性工事,主要作用是阻擋清軍進攻,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如今在龍燈碉的殘垣斷壁上,因戰事留下的炮彈痕跡仍清晰可見。

清·乾隆四十一年正月(1776年2月)清軍攻破索諾木最後的堡寨噶爾崖(噶拉依),索諾木(土司郎卡之子)率男女老幼2000餘人出寨投降。清軍將索諾木兄弟及頭人等押解啟程回京。四月,索諾木等被淩遲處死。

自明末起,為加強對土司治理地區的管理,明朝中央在西南民族地區有目的、有計劃、分步驟實行小規模的改土歸流。清朝政權鞏固強大後,即開始在西南民族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改土歸流。

實施“改土歸流”製度後,很多地區的土司都改為流官製,但沃日土司因協助朝廷有功依然保留世襲製,直至末代土司楊春普,共曆二十三代。

隨著全國解放,盛行了幾百年的土司製度就此消亡。土司製度雖然消亡,但沃日官寨依然矗立在沃日河畔,其建築藝術風格和官寨內的各種雕塑、唐卡等是典型的嘉絨藏族土司文化的體現,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