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盟主之府(2 / 2)

江湖奇門錄 劍闖天涯 4246 字 2個月前

特彆是胖和尚劈兩半和漠北黑客龍卷風,一個個凶神惡煞的,好像天上跳下來的瘟神一般!這種人也能教好學童?不把人嚇死就算不錯了!

然而事實卻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這幾年的平穩生活,將二位虎將打磨得像變了個人似的,跟學子們講課時不但慢聲細語,而且還會講笑話故事,常常逗得孩子們轟堂大笑,無形之中,增添了學習的樂趣。他倆教的學堂因此升學率提高,經常被嘉絨地區十八路土司聯合評為先進學堂!

相傳是清朝時期由駐防鬆潘的巡防軍從北方帶來,節慶期間他們不隻自己舞,還把耍花燈的技巧和製作花燈的技藝傳給鬆潘的漢軍五營。老百姓見到花燈舞絢麗多姿,煞是好看,也跟著學。民間傳說清朝末年為了給慈禧太後溩J伲鬆州總政陳金敖組織花燈隊伍進京為慈禧太後賀壽,此後花燈舞在鬆潘各地盛行,形成了特殊的區域性文化。花燈舞在鬆潘流傳後,老百姓在舞蹈動作和花燈製作中加入本民族的文化元素,使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花燈舞是集體舞蹈,人數不限,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甚至上百人,2019年9月鬆潘藏、羌、回、漢各族兒女共一萬多人同跳民族花燈舞,創下世界記錄,並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驗證官頒發的“海拔最高的花燈舞展演活動——中國鬆潘鬆州古城萬人同跳民族花燈舞”記錄證書。花燈舞一般是年輕人表演,但年長者也可以參加。

藏族花燈舞主要以藏族民間歌曲或者鍋莊舞曲湴槌,並在耍花燈的動作中融入鍋莊或者藏族舞蹈元素,集歌、舞、樂、技等藝術形式為一體。藏族花燈舞大多是在晚上表演,男女身著盛裝,燈籠內點上燭火,在鼓鈸的簡單伴奏中且歌且舞,光色交錯中花影浮動,看上去如夢似幻。回族和漢族的花燈舞表演比較相近,一般男女成對,主要用鬆潘傳統的民間歌曲或者小調伴唱,像《觀燈》《采花》《交情》《南橋汲水》等等。回族和漢族的花燈做得相對輕巧,如此就能舞得更加繁複灑脫,腳上踏步、行進、跑步、穿花步、秧歌步,手上搖、抖、舉、轉,加上套鏈和疊鏈等隊形變換,讓人神馳目眩。進入新千年後,羌族也開始跳花燈舞,舞蹈中融入羌族鍋莊和妮莎等音樂舞蹈元素,為鬆潘絢麗的花燈文化再添輝煌。花燈舞固然好看,但是花燈的製作卻更顯手藝。

乾隆帝因而派出軍機大臣訥親為經略,赴金川前線指揮戰事。

乾隆十三年六月初三日,訥親馳抵張廣泗所在的小金川美諾軍營。

但奇怪的是,次日張廣泗便離開美諾,前往卡撒軍營。由此可見,二人並未仔細商討破敵之策。二人間隙由此埋下伏筆。

乾隆十三年六月六日,訥親也趕赴卡撒,會同張廣泗察看昔嶺等處地形後,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從昔嶺的色爾力山梁突破,直搗大金川老巢刮耳崖。

十四日,署總兵任舉、副將唐開中、參將買國良分兵三路進攻昔嶺。結果卻是買國良、任舉先後陣亡,唐開中身負重傷。清軍敗退。

此次慘敗之後,訥親銳氣儘無,對大金川束手無策,不敢再言進攻。且事事聽張廣泗調度,不再主持軍事。臨戰則避於帳房之中,遙為指示,自然受人恥笑,軍威日損。

乾隆十三年閏七月,乾隆帝接到訥親、張廣泗二人意見向左的奏疏。訥親前後所奏不一,已是胸無謀略,方寸大亂,而且把勞師糜餉的責任全部推到張廣泗的身上。

訥親作為經略,卻似毫無責任可擔,其原因則是“與督臣勢難共事”。

八月初八日,乾隆帝接到嶽鐘琪兩份告發張廣泗的奏折,乾隆帝對訥親、張廣泗徹底失望,決意臨陣換將。

九月初十日,乾隆帝傳諭召訥親、張廣泗馳驟來京,麵議機宜,川陝總督印務命傅爾丹暫行護理,所有進討事宜會同嶽鐘琪相機調度。十三日,又命尚書班第即赴軍營,與傅、嶽同辦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