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回歸(2 / 2)

“莫亞男隊長。請出列。”

“請莫亞男隊長說明,當趙大山向你說明1號生物麻醉捕捉失敗後,為何你不繼續執行圍捕工作?以你們小隊的武裝力量,即使不能捕捉成功,擊斃該生物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是的。”莫亞男仍然是一臉冷冽,毫無一絲對詢問者的問題反感的意思,“我們在捕捉失敗後進行過實地勘察,1號生物出現和最終消失,是通過洞穴實現的。我們的觀察哨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發現該生物,原因就是其並不在地麵活動。”

莫亞男頓了頓,繼續說道:“趙大山同誌在後期進行過追跡勘察。確認1號生物消失於一處洞穴之中,同時在洞穴口周圍三百米範圍內,我們又發現了相同的幾個洞穴。因此我判斷1號生物可能是穴居生物,我們小隊並沒有針對穴居生物的進攻手段,且並未攜帶任何定位係統,茫然進入洞穴,一旦失去方向,後果非常嚴重。另外,趙大山同誌描述過該生物比較像我們地球的兔子生物,可能存在記仇的習性,其龐大的體型,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一個較為頭疼的事情。還有,趙大山同誌確定四槍命中目標,卻仍然讓其迅速逃脫。說明我們當時的武力手段可能並不太可能起到太多作用。”

“基於以上安全原因,我們停止了對1號生物的捕捉計劃。但是,1號生物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請求在完成對前哨站的防禦工程後,再次進行**捕捉計劃。”

莫亞男和其戰鬥小隊主要解釋對1號生物的情況反饋。畢竟他們是一線接觸者,對於他們的反饋會提供給研究部非常多的信息。

而對於李榮光教授而言,對他的詢問卻並不像是軍隊一樣刻板,當然,這個過程是由錢老親自進行的。

“老李,彆緊張。”錢老揮了揮手,示意這不是一次軍事行動後的ZZ詢問。“咱們需要什麼?之前也討論過。你就挑你覺得重要的說。”

“嗯,好好。”李榮光點了點頭,“該從哪裡說起呢?”

“首先,是進入時的感覺。我進入傳送門到出現在新世界,大約有1-2秒左右,沒有思維重建和身體重組的感覺,這個很像就是跨過一道門,前後腳邁過的狀態。並不是我們之前猜測的通過黑洞以超越光速的方式進行時空旅行。”

這一點,是研究部之前討論過的話題,尤其是錢老和李先敏教授這倆物理學家,對這個傳送門的傳送原理非常的感興趣。兩人還根據曾憲宇提出的好幾個腦洞對這個傳送門原理進行了猜測。比如什麼思維重建啊,身體重組什麼的。果然被李榮光教授證明是腦洞。

“進去以後,新世界給我的感覺其實是和地球很類似的。我們先期進行了空氣成分檢測,主要成分和地球接近,都是氧氣和氮氣,隻是氧氣含量比地球更高,嗯,沒有達到高氧含量。我們曾關閉過呼吸係統,對人類傷害幾乎沒有。不會引起氧氣中毒情況。……”

很多人隻聽過二氧化碳中毒,卻沒有聽說過吸入氧氣也會中毒。當氧氣含量超過40%濃度時被人類吸入,就有可能引起氧氣中毒。

“……我有個猜測,1號生物體型巨大,就進化論和生物論上來說,可能於該世界氧氣含量高具有直接關係。具體的推論,咱們可能需要問一下老陳這個專家。”說完這,李榮光教授自己都笑了笑。

“這點是肯定的。”陳慶民教授肯定了這一觀點,“現在科學已經證實了,各種生物利用氧氣的方式雖然不同,但大多數生物都是通過肺部的肺泡壁來進行氣體擴散作用,讓環境中的氧氣與血液裡的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然後氧氣和血紅蛋白進行結合,通過循環係統進入各組織細胞裡。假設氧氣濃度高的話,首先就不需要進化出太多的肺泡細胞,呼吸頻率也可以減少,以此節約出更多的能量供其他係統使用。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也可以進一步下降,老李剛才說的很對,氧氣濃度太高就會引起氧氣中毒,但氧氣濃度的變高,同樣會引起細胞大小的相應增大,因為交換能量提高了,單位體積獲得的氧氣可能更多一些,新陳代謝的效率就會更高。”

“可是植物並未發現體型的巨大化?”李榮光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繼續拋出了自己疑惑的地方。

“史前時代,或者說恐龍時代,咱們地球的氧氣濃度是要比現在高的,推算能高達35%左右。當時生物的體型就非常巨大,大型的恐龍,甚至是巨大化的史前蜻蜓長度大概有一米多長,我們都曾有過出土。大部分的節肢動物是通過肢體之間的微型孔洞進行氧氣吸收的,以此進化出巨大的體型。這次比較遺憾,並沒有發現巨大化的昆蟲。”既然解釋道這裡,陳慶民作為專家就乾脆多說了點昆蟲和植物的情況。“至於植物,我們看到的植物大多數都是比較正常的,尤其是這些樹木,準確的說是闊葉樹木。按照進化論,在如此高氧情況下,這些樹木的體型應該非常巨大。可是你們到達的營地附近的所有植被幾乎都和地球相差無幾,這點是非常奇怪的。”

“既然有疑點,就先記錄下來,作為第二次探索的任務之一。”老錢實時的打斷了又要不知道歪到哪兒去的研究討論。“你繼續,老李。”

“好。除了空氣成分外,我們發射了衛星。雖然是縮微版,但也能獲得一個大概的所在圖。”老李說完,從自己手邊的文件袋了,拿出一份折疊的圖紙,展示給大家看。“這個是我們做的大致地形分析圖。”

“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個較為大型的島嶼。受限於衛星能力,暫時隻能觀測到以所在位置為中心大約五百公裡範圍。我們的島嶼麵積我們計算出來是341.65平方公裡。……”

有很多人說,為啥這麼複雜要放顆衛星才行啊,直接放無人機啊。那這就是差彆,首先無人機和你看到的航模,那不是一個東西。無人機是需要使用基站信號無線操控的飛行器。在地球上有基站網絡覆蓋,你倒是可以飛起來。在新世界沒有基站沒有網絡,你怎麼飛?好的,你說用電池遙控無線電。確實可以飛起來。但那能飛多高?至多120米。就這功率得很大,電池電量需要多大?這能觀測一個300多平方公裡的大型島嶼?搞笑嘛。

而且,你說的那個能飛120米,到處能拍照和攝像的那玩意兒叫航模,也就是航空模型。軍用無人機,就好像米國著名的“全球鷹”,長13米多,高4米多,空油重量2100磅,950多公斤。而且一般執行任務還需要攜帶幾噸重的航空燃油。你覺得這玩意兒能是一個人攜帶的量嗎?

至於衛星,華國最初發展衛星技術時所發射的第一枚衛星重量僅為173公斤,米國第一顆衛星僅隻有8.2公斤。老李他們攜帶的這枚縮微版衛星,功能並不齊全,重量有40多公斤已經算是比較沉重的了。(跪求不要較真。之所以攜帶衛星而不是無人機,隻是為了吐槽民間探索和有組織的探索行為的區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