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川和錢老在李先敏教授的小組獲得了極大的啟發。
理論上的論證成功讓王文川看到了希望,雖然對於李先敏教授所說的幾個問題需要再次進行實驗,但至少從李教授實驗室出來後,黑豹戰甲的成功打造就成了時間問題。
之前打造超鈦盾的時候,基地的礦石精煉設備還沒有修建完畢,對超鈦礦石的精煉達不到理想狀態,這是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
為此王文川還親自把關對超鈦礦石進行精煉。可惜,曆經十幾次的精煉嘗試,得到的超鈦礦石始終沒有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正沮喪的時候,又是成功轉型鐵匠大師的陳教授為王文川解決了這個問題。
陳教授目前領導了一支動物研究小組,正在研究第一小隊捕捉到的大鼠兔。這個大鼠兔的生物習性果然如陳教授所估計得如同地球上得鼠兔一般無二。
雖然具有更大得體型,但生性膽小,喜歡打洞和在地底生活。同時由於實驗喂養,陳教授發現大鼠兔的食譜非常的駁雜,和地球上的鼠兔並不太相同,或者大鼠兔能吃的種類說更加的多樣化。
地球上的鼠兔是以草根樹葉,是典型的食草性動物;而前進新區這隻大鼠兔,不僅僅草根樹葉可以食用,其他的也可以吃!
比如黃金蟻。黃金蟻竟然是大鼠兔非常喜愛的食物來源之一。根據體型推斷,大鼠兔要是遇到大群黃金蟻,照樣會歇菜,但單獨的幾隻黃金蟻,簡直就是給大鼠兔送菜啊。
再比如超鈦礦石和泥土。在地球上,有很多動物也有進食泥土石頭的習慣,通過進食泥土石頭,從中汲取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以及通過石頭在胃的蠕動幫助進行消化,這在地球的很多動物身上都是很常見的,而大鼠兔也同樣有這樣的習慣。曾憲宇他們在捕捉大鼠兔的過程中,以及後期對鼠兔洞穴的搜索清理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鼠兔的糞便,一種高度精煉的超鈦礦石。
根據陳教授的推測,大鼠兔日常可能在進食過程中,經常吃進含有超鈦礦的石頭,經過胃部的消化反應,反而把超鈦礦石中的多餘雜質進行了腐蝕消化。而超鈦礦抗腐蝕的特性,最終留下的就是純度極高的超鈦了。
這樣的收獲,讓王文川大為高興。雖然產量較少,大鼠兔一次也並不能進食很多礦石,但至少有渠道可以得到了。
現在距離黑豹戰甲的成功就隻剩下設計問題了。不過這個還是很好解決了,研究部的錢老是可大力支持王文川的,而且還是物理學大佬。
所以戰甲的設計由錢老親自完成的。分為軀乾,頭盔,四肢三個部分。
在軀乾的設計中,錢老將戰甲設計成三層,可不要以為三層設計就會很笨重,恰恰相反,即使是三層設計,整個戰甲卻一點也不顯得笨重,反而有種不似金屬的感覺。
最裡麵的一層,由於緊貼穿戴人員身體,同時又需要考慮適穿性,這一層使用的是較為輕柔的納米編製工藝。這種編製工藝是將超鈦納米材料拉成絲後在編製在一起,形成網狀內襯,並且在內襯中鑲嵌各種脈衝傳感器。
這些脈衝傳感器,貼近穿戴著身體,可隨時監控身體各機能情況,即時傳導到中央處理器中進行反饋。
中間第二層,使用的是蜂巢型設計。這種設計主要是對大動能衝擊進行防震作用。這就好像是紙蜂窩狀的抗震箱子一樣,處於中間層,同時也兼具透氣功能。
最外麵的表層,使用的是碳化鎢覆蓋層,用於防止磨損。
除了材料的選用設計外,錢老並沒有像黑豹戰甲那樣做擬態豹子的造型,而是選用了十分樸實的緊身全覆蓋型。之所以選擇緊身全覆蓋型,是因為超鈦納米材料做出三層設計極為輕薄,又由於脈衝傳感器需要緊貼身體,所以,前進新區的黑豹戰甲被錢老做成了一件全覆蓋式的緊身內甲。
而頭盔部分,也是極為重要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