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逗他了!”郭老都看不下去了,趕緊阻止曾憲宇的口水,“根據掃描圖,這個石盒裡麵的東西是多角形的,也許是未切割的鑽石原石,也有可能是其他類的寶石。雖然是寶石,不過就這麼一點就叫家族的財寶啊,怕是這個家族就沒幾個人吧。”
“真是寶石啊?!趕緊打開它啊。”曾憲宇聽到郭老都肯定了這個石盒裡的是寶石,高興的叫著趕緊打開它。
“現在還不能打開。等回去了實驗室,再打開吧。小田,記錄下來,繼續看有沒有類似的物件。”郭老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等回到實驗室後再統一打開。
“好的。”小田趕緊找來筆記本記錄上。
在小田的筆記本上,已經記錄了非常多的物件名稱了。這些物件,幾乎全都是海底城市遺跡中可以移動的物品。從這些物品上,可以看出,這個海底城市遺跡在沉入海底後,開始發生了快速的**過程,直到城市和物件與周邊的環境達到平衡,這種**過程才開始逐漸放緩。
在海底的這些塵埃,基本都屬於粘土質,鈣質軟泥以及矽質軟泥三種。這些塵埃在海底城市遺跡中堆積了非常厚的一層,雖然對大量的石質和木製的房屋和建築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同時也讓有機物質緩慢受到腐蝕。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沒有生物痕跡。假如今天探索的這個海底城市是一個沉船,那當沉船沉入海底後,海底原來的那些海星,珊瑚,甚至是貝殼類海生物哪兒去了?就像郭老以前主持打撈的沉船,一經下水,就會發現大量的海星海葵,甚至鮑魚,貝類等海洋生物**,通常這些海洋生物會把整個沉船也好,海底城市也好,搞的是五顏六色!
但在前進新區發現的這個海底城市遺跡裡,幾乎看不到這些海洋生物,甚至連一些基本的痕跡都沒有。這是讓人非常奇怪的。
當然,曾憲宇告訴過郭老,他們曾在這片海域發現過一條巨大的水中生物。陳教授還懷疑過可能是巨骨舌魚。但是這次潛水人員在水下作業很長時間了,卻根本沒有發現有什麼巨骨舌魚之類的存在。
數十名潛水員來回清理,花費了整整三天,才將這個海底城市的生活區進行了大概的清理工作。發掘並帶回了大量的陶製石製的生活器皿碎片,以及部分石質的家具。當然,還有那個石墩狀的盒子,一共發現了七個石墩狀的盒子。
很巧合,七個石墩狀的盒子分彆都是在七個小廣場上發現的。郭老進行了逐一的掃描,僅僅隻有最開始發現的第一個廣場上發現的石盒內部是空無一物的,其他六個盒子內部都被確定裝有寶石狀物體。
而潛水員重點對第一個廣場進行發掘時,特彆對之前小明發現的斷裂狀的圓石進行了重點發掘,那顆被小明特彆描述的隻要強光照射就會發光的巨大水晶,卻怎麼也沒有找到。
所以,大家對石盒內的物體有了一個初步的猜想。會不會,石盒內裝著的就是這個一經照射就會發光的巨大水晶呢?!這些巨大水晶原本應該像第一個廣場那樣被安裝到分彆的七個廣場正中。那些斷裂的圓石應該就是原本聳立在廣場正中,用來安放巨大水晶的圓石柱子啊!
至於為什麼隻安裝了一個廣場,剩餘六個廣場沒有安裝,也許是因為石盒運送到廣場後,還沒來得及安裝妥當,這片城市所在區域就直接被下沉到了海底。所以剩餘的六個石盒都沒有被打開的跡象。
另外,張雪梅在製作海底城市生活區複原效果圖的時候,居然發現了一個奇妙的事情。當她把每個廣場圓心的石柱按照遺跡中斷裂的圓石情況重塑後發現,每一個廣場的石柱都可以通過光線進行連接,在石柱與另外一個廣場圓心的石柱之間,居然沒有存在任何一個建築物。這和生活區交錯穿插的道路,以及到處聳立的房屋尖頂情況完全不一樣。
這就像是告訴大家,這些廣場圓心上的圓柱,假如被安裝上水晶,那麼,可能會有一道光線通過這些水晶直接照射或反射到某一地點!
通過模擬效果圖,張雪梅很快就鎖定了這一重要的地點——整個海底城市遺跡中最突出,最可能有重大發現的那個禮拜堂似的建築!
是的,現目前郭老在對這個海底城市遺跡的發掘和探索工作,都有意識地暫時避開了這個禮拜堂似的建築,甚至就連禮拜堂建築前麵那條很明顯與眾不同的寬大弧形道路都排除在這一階段的探索中。
這並不是因為做不到,而是出於對這個禮拜堂建築的保護。
當郭老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掃描圖時,就已經確定,整個海底城市遺跡建築中,整個禮拜堂建築將是整個遺跡的核心,同時也有極大可能在這裡發掘出很重要的信息。看看那條寬大的弧形道路,雖然兩端遭到了嚴重的損毀,但中間段保存的還算完好。那些光滑有序排列的石板,幾乎可以媲美地球高速公路的寬度。這些種種都是為了襯托出禮拜堂建築!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郭老才決定先發掘其他生活區,從生活區找到更多的關於這座城市的情況,然後再對禮拜堂建築進行深度地發掘工作。:,,,